沈郎钱
又称沈郎五铢。东晋铜钱。其时主要使用旧钱,吴兴人沈充另铸小钱,俗称沈郎钱。其钱轻而薄,制作较精,铜色青白,圆形方孔,钱文“五朱”,或作“五金”,隐有外郭。
沈郎钱
又称沈郎五铢。东晋铜钱。其时主要使用旧钱,吴兴人沈充另铸小钱,俗称沈郎钱。其钱轻而薄,制作较精,铜色青白,圆形方孔,钱文“五朱”,或作“五金”,隐有外郭。
沈郎钱
地名。约在今四川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年(1587)游击万鏊攻邛部属夷酋撒假于此。
书名。明吴应箕撰。三卷。此书专记东林党之事,上卷为门户始末,中卷为东林本末,下卷为江陵夺情、三王并封、癸巳考察、会推阁员、辛亥京察、要典三案。有荆驼逸史本及活字通行本。
①即广南西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分自广南路。治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省。简称广西。大观元年(1107)析置黔南路。三年黔南路并入广西,改称广西黔南路。四年仍称广
官名。又名右街功德使。唐贞元四年(788)崇玄馆罢大学士后置,与左街大功德使总领僧、尼之籍及功役。元和二年(807)又以道士、女冠隶之。会昌二年(842)以僧、尼改隶礼部主客司,六年复隶左、右街大功德
宋代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军事机构的通称,如制阃、帅阃,又如沿江制置使司称江阃,淮南东、西路制置使司称淮东、西阃。
古代记录当地晴雨状况并报告上级机构的制度。战国秦《田律》规定:地方官须及时上报雨量及受益、受害农田面积。以后汉、唐、宋各代均有类似规定。明清时期更为健全。
在今江苏南京市板桥镇西北。合板桥、新林等浦入江处,为江防要地。原名大城港。《明史·太祖纪》: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攻应天,杨璟屯大胜港,大败之,遂改名大胜港,并置大胜关于此。
书名。一作《亢仓子》、《洞灵真经》。旧题周庚桑楚撰。共九篇:《全道篇》、《用道篇》、《政道篇》、《君道篇》、《臣道篇》、《贤道篇》、《训道篇》、《农道篇》、《兵道篇》。唐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自称
古代方国(见于殷墟甲骨文)。武丁时曾南征虎方,参加战事的有望乘和舆等,《甲骨缀合编》第八片:“贞:命望乘眔(及)舆(屠)虎方,十一月。”周初金文《中方鼎》有“惟王命南宫
书名。清初王秀楚撰。一卷。记清军于顺治二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攻入扬州,至五月五日,进行十天屠杀与奸淫掳掠之情况。作者以亲见亲闻的材料写成本书。清代列入禁毁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