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镜。传出*洛阳金村古墓。图像为一骑马武士手持短剑与虎格斗,武士头戴兜鍪(一说系鶡冠),身披皮甲,作奋力刺杀状,马昂首咆哮,虎凶猛扑抓,皆形象生动。借此可了解当时骑兵之装备。“刺虎图”
即“术伯”。
战国早期曾国君主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发掘。墓坑开凿于山丘上,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呈凸形,方向正南北,无墓道,残存墓口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面积220平方米。墓坑深
官名。司隶,据《周礼·秋官》乃司寇属官。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始置司隶校尉,秩二千石。初掌管理役使在中央诸官府服役的徒隶,领一千二百人,持节,亦捕治罪犯。后罢其兵,掌纠察京都百官及京师附近的三辅(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楚汉之际,为项羽驻军并与刘邦会宴处,故当地又称为项王营。
即“忽汗州”。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即此。《左传》作“荦”,《公羊传》作“朾”。
学校名。清光绪十七年(1891)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立于上海。二十四年,为纪念来华传教士麦都思,改校名为麦伦书院。由英人包克私为第一任校长。以造就“基督化人格”的青年为宗旨。内设英文、汉文两部,分正馆
是以素纱作地,用彩丝在纱地上平铺绣出图案,绣线覆盖整个绣面,不露地子。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铺绒绣,说明至迟在西汉中国已有铺绒绣。
县名。秦在狄人所居地置,故名。治今甘肃临洮县。为陇西郡治。《汉书·高后纪》:七年(前181),“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即此。东汉改为狄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