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

门下

①汉朝郡县分曹治事,其亲近诸曹常冠以门下二字,如门下督盗贼、门下贼曹等。②魏晋南北朝时常为门下三省即散骑省 (集书省)、侍中省、西省之代称,自南朝梁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专指门下省。参见“门下省”。③南齐为“侍中”别称。


1、门下吏的省称。《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汉书·霍去病传》:“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2、郡县佐吏。汉朝分曹办公,其亲近诸曹多冠以“门下”二字,如门下贼曹、门下督盗贼等。在门下办事者称门下吏,在外部办事者称外部吏。晋和南朝,门下则为州主簿、西曹录事、省事、记室、书佐的总称。

3、门下三省的代称。魏晋南北朝时常为门下三省的代称。门下三省指散骑省(集书省)、侍中省、西省。在南朝梁和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则专指门下省。

4、侍中的别称。南齐称侍中为门下,称黄门侍郎为小门下。见《南齐书·百官志·侍中、给事黄门侍郎》、《文献通考·职官·门下省》。

5、对长官的敬称。朱熹《与江东陈帅书》:“不审高明,何以处此?熹则窃为门下忧之,而未敢以为贺也。”

猜你喜欢

  • 薅收

    官名。即金正,见该条。

  • 掌所事云麾使

    见“云麾使”。

  • 邪臣

    邪恶不正行为不端谋朝乱政的大臣。《韩非子·饰邪》:“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史记·吴王濞列传》:“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律令,侵夺诸侯之地。”

  • 加捐指省

    见“指省”。

  • 牧司

    官名,掌管民政。《宋书·州郡志一》:“自夷狄乱华,司、冀、雍、涼、青、并、兗、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

  • 准备干办

    官名。宋朝宣抚处置使等属官,以备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幕职名。宋代宣抚使、宣抚处置使所属,以备临时差遣,处理衙署内日常事务和紧急事务。

  • 司刑太常伯

    官名。即刑部尚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刑部尚书。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刑部尚书为司刑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刑部尚书》。

  • 讨难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七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七品。杂号将军名,更始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三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望为丞相,

  • 札子

    见“札”。

  • 次长

    官名。民国设此官。中央各部除设部长之外,还设次长,相当今天的副部长,如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官名。南京临时政府始置,为中央行政各部的副首长,员额一人。北洋政府沿其制设,为简任官。其称号如外交次长、内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