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钩盾令

钩盾令

官名。西汉隶少府,秩六百石。由宦者充任,官署设在未央宫中,管品京城附近皇家苑囿,属官有五丞两尉。甘泉、上林等大苑囿别置专官管理,不属钩盾。东汉名义上仍隶少府,管理京城内外园苑离宫池观,职任颇大,郑众、蔡伦等皆以中常侍兼任,属官更多,有丞、永安丞、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濯龙监、直里监等。灵帝时或任用士人。三国魏沿置,七品,属官增设灵芝园监、总章监、戏马监及邺玄武丞。西晋改隶大鸿胪,属官稍减。东晋、南朝大鸿胪不常置,遂无闻。北魏仍置,亦用宦者。北齐、隋、唐为司农寺钩盾署长官,不设宫禁中,任用士人,职掌亦不同。隋朝置三员,正八品; 唐朝置二员,正八品上。宋朝存其名而罕除。参见“钩盾署”。


官名,汉置,属少府,俸六百石,掌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有丞,属官有永安丞、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濯龙监、直里监等。其后,历代多沿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历代职官表·内务府奉宸苑》。

猜你喜欢

  • 弭妖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弭妖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副元帅

    武官名。为元帅、都元帅或大元帅的副职,参见“元帅”、“都元帅”、“大元帅”。

  • 左至义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八品。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右至灵,缺出由右至义升补。

  • 军衡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陆军军官之班秩、阶品、封赠、袭荫,以及官佐之任职,凡军官、官佐并领其籍。辖任官、赏赉、考绩、旗务四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科长四人,科员四十

  • 中台侍御典内史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六品。

  • 副大都护

    官名。唐朝大都护府次官,置二员,从三品,为大都护副贰。参见“大都护府”。官名。唐置,见“都护府(1)”。

  • 江西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江西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江西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改江西部员外郎设,一人。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亦设一人,皆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

  • 知州军事

    官名。简称知州。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州的长官,职掌略同于知府事。官名。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各州,号知军州事。军指兵,州指民政,为州的长官。见《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

  • 陆军部左侍郎

    官名。清末陆军部之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军阶副都统,正二品,特简。与陆军部右侍郎共佐陆军部尚书管理陆军行政事宜。宣统二年(1910),改称陆军副大臣。

  • 巡绰

    官名。又称“巡绰官”。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属“外帘官”。由兵部委派,负责管理号军,维持考场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