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官

郎官

官名,其义同“”,秦汉郎中令所属中郎、侍郎、郎中等都是郎官。除议郎外,凡郎官皆掌持戟值班,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或侍从左右。(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和帝纪》:“永元元年春三月甲辰,初令郎官诏除者得占丞、尉,以比秩为真。”注“《汉官仪》曰:羽林郎出补三百石丞、尉自占。丞、尉小县三百石,其次四百石,比秩为真,皆所以优之。”《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广陵思王荆》:“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见《新唐书·尚书省·六部》。

猜你喜欢

  • 上京皇城使

    官名。辽朝南面京官。亦称上京城皇使,为上京皇城使司长官。

  • 显谟阁学士

    官名。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置,属侍从贴职。后定为正三品。南宋因之。官名,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元年1101年)置。显谟阁是藏书阁,内藏神宗御集。其官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序位在宝文阁学士、直

  • 别火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大鸿胪(初名典客)。《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属官有别火令丞。”注引如淳说:“《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东汉废。参见“别火令丞”。

  • 必里公万户

    即“迷儿军万户”。

  • 公祖

    对知府以上的地方官的尊称。明清时代,绅士们对知府以上的官员尊称公祖,地位较高的称大公祖、老公祖。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谈·曾祖父母》:“今乡官称州县官曰父母,抚按司道府官曰公祖,沿明世之旧也。”

  • 济州都漕运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分设南、北两漕运司,又在济州 (今山东济宁) 置漕运司。二十五年二月,升为都漕运使司,并领济之南北漕运。简称济州漕司。至元二十七年,罢司,事归江淮漕司掌领。

  • 内三院大学士

    官名。清朝内三院之长官。崇德元年(1636)五月仿明制设。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各一人,内秘书院二人。分掌各院事。是为清置大学士之始。入关后,各院分置满、汉大学士。顺治二年(1645),翰林院并入内三院,

  • 题补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乃补授官员之方法。按官员铨选章制规定,凡应具题补授之官员出缺,某上司在应补或应升此缺人员中拣选,题请补用,称题补。

  • 翼殿六部尚书

    官名。太平天国置翼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属翼王府,每部六人,以数字编衔,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六尚书,共三十六人,其官阶为职同指挥。参见“六部尚书”。

  • 副监理官

    官名。清末度支部派驻各省清理财政局官员。宣统元年(1909)各省设清理财政局,始置。每省一人,度支部遴员奏派(共派二十四人),任期二年。掌佐正监理官稽查督催该局一切应办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