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转运使

转运使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以裴耀卿为江南淮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谷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常由宰相兼任,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分设于各路,演变为地方高级长官,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奏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选朝官以上充任,若两省五品以上官充任则称都转运使。辽朝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诸州转运使司,均设为长官,属南面财赋官。金朝亦设,正三品,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参见“转运司”。


官名。唐置,掌粮食财货的转运,有都转运使和转运使,职务大体相同。见《新唐书·食货志三》。宋朝有都转运使、转运使,掌经度一路或数路财赋,并有督察、刺举地方官吏的权力;后兼理边防、治安、钱粮,成为州府以上的一级行政长官。见《宋史·职官七·都转运使》。辽代在山西、奉圣州、蔚州、应州等地置转运使。见《辽史·百官志四·转运司》。金代也置转运使。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注。

猜你喜欢

  • 旅贲氏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随王出行守卫。《周礼·夏官》: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徒八人”,“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凡祭祀、会同,宾客,则服而趋。

  • 右温禺鞮王

    匈奴王号名。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而高于左右渐将王等,有部土,掌领本部兵马人众。属官有骨都侯、左右日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千长等(见《汉书·王莽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 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又称脱思马路元帅府。隶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置达鲁花赤、万户(元帅)、副达鲁花赤、副万户各一员。

  • 卜官

    泛指掌占卜的官。《汉书·王莽传》:“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宗、祝、卜、史官皆置啬夫,佐安汉公。”

  • 崇虚局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崇虚局”。官名。北齐太庙署令所属,掌五岳四读神祀,在京及诸州道士簿帐等事。

  • 阍人

    官名。守门小吏。多以受刑者为之。《礼记·檀弓下》:“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郑玄注:“阍人,守门者。”《周礼·天官》有阍人,掌晨昏启闭宫门,每门四人。后世通称守门人

  • 大宗正司

    官署名。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置,掌纠合宗室族属加以训导,接受族属词讼,纠其违失,有罪即劾奏,法例不能决者奏请裁决。总管宗室服属远近之数和赏罚规式,每年录存亡之数报宗正寺。设知大宗正事、同知大

  • 禁游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禁游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某兵马副部署

    武官名。见“诸都部署司”。

  • 大司徒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长官,亦省称大司徒,员一人,掌民户、土地、赋役、教育、仓廪、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正七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地官府”。官名。北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