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谷石禄制

谷石禄制

战国至秦汉。以粮食作为官吏俸禄的制度。战国时官僚制度形成,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而采用谷石禄制,以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其时各国奉禄的计量单位不一,卫国以“盆”计,有千盆、五百盆等级(见《墨子·贵义篇》)。齐,魏等国以“锺”计,如魏文侯时魏成子官为相国,“食禄千锺”(见《史记·魏世家》)。秦、燕等国以“石”、“斗”计,秦国有五十石、一百石以至五百石、六百石以上俸禄之官,大体以五十石为一级(见《韩非子·定法篇》、《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十二年),最小的官吏则有斗食之俸(见《战国策·秦策三》。燕有三百石以上俸禄之官(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战国策·燕策一》)。楚国以“担”计,有禄万担者(见《吕氏春秋·异室篇》)。秦汉沿用,谷石禄制,以石计,依官级的高下以定石数,故以石数的大小来表示官员的品秩。西汉定制,秩万石月支禄粟二百五十斛,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百斛,千石月九十斛,比千石月八十斛,六百石月七十斛,比六百石月六十斛,四百石月五十斛,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三百石月四十斛,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二百石月三十斛,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百石月十六斛,斗食者月十一斛以下。东汉时除千石、比六百石月粟各减十斛,比四百石月粟减五斛外,其余均同西汉。

猜你喜欢

  • 虎奋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降为从八品。武官名。北魏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

  • ①官署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管地方军事。《管子·小匡》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②属吏。《周礼·天官·冢宰》:“帅其属而掌邦治。”汉朝泛指三公府和郡县等官府各曹的属吏,各曹主管

  • 官制

    设官的制度。《管子·乘马》: “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

  • 学士院权直

    官名。北宋前期,他官暂行学士院文书,称为权直。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不设。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复置翰林权直。淳熙五年(1178),改学士院权直。

  • 通议大夫

    散官名号。隋炀帝始置,为从四品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朝复置,定正四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通奉大夫。神宗元丰三年(1080)后,复设为新寄禄官,正四品,取代旧寄禄官

  • 帐下帅

    官名。北魏初东官置。为太子的亲信侍从。《魏书·车路头传》:“少以忠厚选给东宫,为太宗帐下帅。”

  • 七兵

    尚书省七兵曹及其长官的省称。《魏书·王衍传》: 迁“度支尚书,仍转七兵”。详见“七兵尚书”。官名。尚书郎中,魏有五兵郎,即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晋又分中兵、外兵为左右,成为七兵,称七兵曹,或七

  • 敢告之

    章奏程式。汉朝尚书所拟章奏,文中必须有“敢告之”字样乃下。据《汉官典职仪式选用》,尚书言左右丞,敢告之如诏书律令。

  • 四方馆

    官署名。隋炀帝始置,以待四方使者,后罢,有事则置,隶鸿胪寺,据事务繁简临时损益,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置使者一人,掌其方国互市事。唐初复置,以通事舍人主之,属中书省,凡四方进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 湖广司郎中

    官名。即“湖广清吏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