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筵讲官

经筵讲官

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宋朝以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经筵官,每年春秋陪侍皇帝讲读经史。明朝以经筵为内廷经常典礼之一,选派大臣和经筵事,以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等兼充经筵讲官。清沿明制,设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满员由大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兼任;汉员由翰林出身之大学士、尚书、侍郎及内阁学士、詹事、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兼任。每逢经筵典礼翰林院开列讲官名,皇帝钦派四人值讲。讲毕,恭聆皇帝御论。事后缮录御论及讲章进呈。


为帝王讲解经史的官员。宋代始设此官,如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等。有的单名侍读侍讲,有的加“学士”,有的只供职侍读侍讲,不兼他职,有的是他职官兼侍读侍讲。见《宋史·职官二·翰林院》。元代以翰林院学士为侍讲,称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见《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明代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为经筵讲官。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清代的经筵讲官由翰林院请旨简派。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经筵讲官》。

猜你喜欢

  • 太仓马长

    官名,西汉菑川王置,掌管马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臣意教以案法逆顺。”

  • 御武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87)置为从八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

  • 勋案

    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参见“勋书”。

  • 护圣营缮司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立大承天护圣营缮提点所,掌营造工匠与寺僧衣粮、收征房课。三年,改营缮司。隶隆祥使司,秩正五品。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 军乐排长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镇一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佐队官管理军乐队。

  • 令王

    对官居尚书令、中书令而兼封王爵者的尊称。《魏书·尔朱彦伯传》: “时(尚书令尔朱)世隆封王,故呼为令王。”隋朝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隋因避讳,改中书为内史),崔赜亦称其为令王。见《隋书·炀三子传》。

  • 公主食官长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为长公主属官,主管公主府中膳食之事。

  • 左右备身郎将

    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左右备身府的主官,见“左右备身府”。

  • 书直官

    吏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秘书省置,掌四库之事。

  • 左右部架阁库

    官署名。金置,见“架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