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衣局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俗称浆家房。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发此局居住。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惟此署不在皇城内,在德胜门里迤西,俗称“浆家房”。凡宫人年老及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官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宫中之事。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佥书、监工无固定员额。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俗称浆家房。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发此局居住。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惟此署不在皇城内,在德胜门里迤西,俗称“浆家房”。凡宫人年老及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官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宫中之事。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佥书、监工无固定员额。
汉代选举的途径之一。《汉书·艺文志》说:“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为尚书御史、尚书令史。”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骁骑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名。清末邮传部政司主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二人,正五品,奏补,掌主本司事务。
“同知枢密院事”简称。
“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的简称 (参见各条)。《三国志·后妃·明悼毛皇后传》: “迁 (毛) 曾散骑常侍,后徙为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泛指典农诸官,也作为“典农中郎将”、
官名。东汉置,属羽林中郎将,为羽林右监副职,员一人,秩三百石,助羽林右监领羽林右骑,掌宿卫侍从。官名,东汉置,属光禄勋,为羽林右监的副长官,佐监主羽林右骑,掌宿卫侍从。《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羽
御史中丞与侍御史知杂事(知杂侍御史)合称。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 (1860) 始设。在此之前,为军中带兵官之通称,后逐渐演变为次于主将的正式职官。又有大佐将之职,官阶亦低于主将。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在前期,佐将是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文类科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诏举,赵冬曦及第。
官名。或说西魏置为尚书省膳部长官。北齐置为都官尚书所辖膳部曹长官,六品上。隋朝改置膳部侍郎、膳部郎,唐朝复称郎中,从五品上,为礼部膳部司长官。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膳大夫、司膳郎中,寻各复旧。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