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官名。北宋初,以发运使兼提点各钱监。真宗咸平三年(1000),以江南转运副使兼都大提点江南、福建路铸钱事,另设同提点铸钱事。仁宗景祐二年(1035),始置江、浙、川、广、福建等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掌冶炼金属、铸造货币之事。神宗元丰二年(1079),分置虔州(治今江西赣州)与饶州(治今江西波阳)两提点司,分管东南九路。后或合为一司,或分为数司,或由转运使、发运使兼任。南宋置都大提点坑冶铸钱,置司于饶州。另有提辖铸钱坑冶官、提辖措置坑冶官、提举措置坑冶铸钱事等名目。其官署称提点、提举坑冶铸钱司。


官名,宋置。掌冶炼与钱币铸造。宋初以发运使兼提点各钱监。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以江南转运副使兼都大提点江南、福建路铸钱事,并置同提点铸钱事为其副职。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始置江浙川广福建等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元丰初,以其统领九路,每岁不能遍历所部,始增各二人,分设两司、在饶州者领江东、淮、浙、福建等路;在虔州者领江西、湖、广等路。其后或合为一司,或分为数司,或由转运使、发运使兼任,殊无一定。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复并为一司,主官称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官署名称为提点坑冶铸钱司,设于饶州。属官有干办公事二人,检踏官六人,称铜官、催纲官各一人。

猜你喜欢

  • 邦君

    周朝称诸侯国君。《梁其钟铭》:“梁其身邦君大正,用天子宠。”《尚书·周书·酒诰》:“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诗经·小雅·雨无正》:“邦君诸侯,莫敢朝夕。”指太守、刺史等

  • 判驾部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驾部司”。

  • 春官府

    官署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与天官、地官、夏官、秋官、冬官府合称六府。以大宗伯卿为长官,设小宗伯上大夫、春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掌制订国家各项礼仪,主持祭祀仪式,守护宗庙陵墓,撰写皇帝诏

  • 弘节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拟克狄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改拟明智将军等号。

  • 盛京礼部右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礼部办事机构。顺治十五年 (1658)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皆为满员。掌理供应各陵祭物,管理僧道养赡,并供给过往官吏饭食。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裁。

  • 兵马都统府

    官署名。金朝军事机构,统领军马,镇戍一方。太宗天会元年 (1123),以袭辽天祚帝立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府。三年,更为元帅府。海陵王正隆 (1156—1161) 末,复升陕西统军司为都统府。世宗大定五年

  • 起居省

    官署名。北齐置,属集书省,掌起居注的修撰。置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各一人,校书郎二人。官署名。北齐置,掌近侍。《随书·百官中·集书省》:“又领起居省,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散

  • 敕谕

    见“敕书”。

  • 乡官

    ①秦朝以前大体指乡级政府治事之所。汉朝沿用。②汉朝亦指三老、孝悌、力田等协助郡县治理一乡事务的官吏。通常由政府选任,无一定执掌,有位无禄,与郡县属吏不同。或以为有秩、啬夫、游徼也属之。隋初指州都、郡正

  • 左员外常侍

    官名。北周置。正五命。参见“员外散骑常侍”。散官名。三国魏未始置员外散骑常侍,齐梁时用人卑杂。北周设左右员外常侍以为散官, 秩正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