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拱卫司

拱卫司

官署名。明初置,为正七品衙门。隶都督府,管领校尉。后改拱卫指挥使司,升正三品。再改都尉司。洪武三年 (1370) 改为亲军都卫府。


官署名。金代设此官署,掌仪卫之事,其长官称使,从四品;副使,从五品。旧名龙翔军,正隆二年更名神卫军,大定二年又更名为拱卫司。见《金史·百官二·拱卫直使司》。

猜你喜欢

  • 假皇帝

    即代行皇帝职权。王莽称帝前夕祭群神和朝见太后时称“假皇帝”。《汉书·王莽传上》:“居摄元年……太后诏莽朝见。称假皇帝。奏言太皇太后,孝平太后,皆称假皇帝。”

  • 总督河道都御史

    官名。明置,见“河道总督”。

  • 主管安抚司公事

    官名。北宋若以官阶低者领安抚司事,则为管勾安抚司事。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

  • 佐军司马

    官名,东汉中平元年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朱)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 六条问事

    汉朝关于刺史监察职责范围的规定,汉武帝时制订颁行。六条是: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书、遵奉典制, 倍公向私, 旁诏守利, 侵渔百姓, 聚为奸。三,二

  • 甸祝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祝下大夫甸祝中士佐官,正一命。

  • 枢密院承旨

    官名。唐宣宗大中(847—860)中置,以枢密院吏充任,承受传宣皇帝旨意。五代以诸卫将军充,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改为枢密院承宣。宋朝复为枢密院承旨,以士人充,为清选。神宗元丰(1078—1085

  • 录勋司员外郎

    官名。即“录勋清吏司员外郎”。

  • 骐骥使

    即“骐骥院使”。

  • 安抚制置使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始置于浙西,后诸州亦置。设安抚制置使为长官,掌一路或一州行政、军旅之事。行移文字与安抚制置大使司,许用公牒。属官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准备将领、差遣、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