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官名。①秦始皇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佐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两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位上卿。主管图籍秘书档案、四方文书,百官奏议经其上呈,皇帝诏命由其承转丞相下达执行,负责考课、监察、弹劾官吏,典掌刑狱,收捕、审讯有罪官吏等,或派员巡察地方,镇压事变,有时亦督兵出征。丞相缺位,常由其递补。因与皇帝关系亲近,有时权势尚在丞相之上,或尊称宰相。属官有两丞,一名御史丞,领御史三十员留御史府,受理百官事务; 一名御史中丞,领侍御史十五员入侍宫中兰台,掌文书档案,收纳公卿奏事,监察百官,外督诸部刺史。武帝以后,章奏诏命之出纳转归尚书、中书,监察、弹劾之职权实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职权逐渐旁落。咸帝绥和元年(前8)改名大司空,列位三公,号称宰相,备位而已。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旧,元寿二年(前1)复改大司空。东汉称司空,参议朝政,职掌土木工程,不复领御史、掌监察。东汉末曹操罢三公,曾复置。三国吴置左、右御史大夫。魏晋南北朝不置,唯十六国汉、西秦、大夏等国置,位次丞相,名同汉制,实权仍归尚书。隋、唐五代为御史台长官,专掌监察弹劾百官,地位虽隆,职同前朝御史中丞,非如秦、汉副宰相之职。隋从四品,唐初从三品,武宗会昌二年(842)升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大司宪,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置左、右肃政大夫,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名左、右御史大夫,玄宗先天(712—713)中复并为一员。中唐至五代,多为外官所带宪衔,正职常缺。北宋前期正员存而不除,多作从二品加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罢检校加官,正员仍存,未尝除授。辽朝置为南面朝官,任用契丹贵族。西夏任用党项贵族,职位崇高,在皇帝左右谏诤参谋,后期常出任金国使臣。金朝亦置,皆为御史台长官。掌纠察朝仪、弹劾百官、审核官府公事、复查刑狱案件。金初正三品,世宗大定十二年(1172)升从二品。元朝置一至二员,世祖至元五年(1268)定为从二品,二十一年升从一品。江南、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置,品秩同内台。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左、右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长官,职任清要,从一品; 明洪武十三年(1380)随台罢。后设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为长官。惠帝建文二年(1400)改都察院为御史府,复置御史大夫为长官,成祖复改御史府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为左、右都御史。参见“御史台”。②西汉初诸侯王国自置,位次丞相,掌督察官吏。景帝中元三年(前147)省。东汉末至南北朝诸霸府所建王国或置,称帝后悉改司空。


官名,秦汉皆置,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俸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不常置。东汉无御史大夫,而仅置御史中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晋以后多不置,唐朝御史台有此官,为台长官,掌纠察。明废。见《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猜你喜欢

  • 典书坊

    官署名。北齐东宫始置,设庶子四员、舍人二十八员,领典经坊,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隋朝东宫沿置,设右庶子二员,舍人、通事舍人各八员,录事二员,主事令史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舍人为管记

  • 定州䌷绫局丞

    官名。 北齐置, 见“定州䌷绫局”。

  • 工厂检查委员会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布的《实业部工厂检查委员会章程》规定,本会设置的目的在于研究并辅助推行工厂检查,以研究所得建议于实业部。设委员若干人,由实

  • 茶马司

    官署名。宋朝始置。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神宗熙宁七年(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遂置茶场司。元丰四年(1081)合二司为一司。宁宗庆元六年(1200)以提举茶事兼理马

  • 定汉将军

    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岑自称定汉将军。《后汉书·公孙述传》:“王岑亦起兵于雒县,自称定汉将军,杀王莽庸部牧以应成,众合数万人。”

  • 七品衔达

    官名。清朝乐部什帮处之属官。“达”乃头领之意,设七品衔二人。分掌演奏“掇尔多密”乐曲之事。

  • 禁烟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禁烟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禁烟委员会督理全国禁烟事宜,各地方文武官员关于禁烟事宜有妨碍禁令或废弛职务者得依法提付惩戒,对于公务人

  • 押传国宝使

    使职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受禅,以摄侍中杨涉充任,奉受命传国八宝。翰林学士张策副之。

  • 染坊使

    使职名。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已置,因张韶于染坊强役民夫,染坊使田晟、段政直被流放。见《旧唐书·敬宗纪》。官名。唐置,以宦官充任,掌丝枲币帛染色之事。《旧唐书·敬宗纪》“长庆四年四月”条有染坊使之名

  • 诸监

    西周派驻各诸侯国的监察官员统称。《仲几父簋铭》: “仲几父使几使于诸侯、诸监。”监视诸侯的官。周武王灭商以后,对于商代原来的统治区域,采用周公的分化利用办法,封纣子禄父(武庚)为商后,留在商都,通过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