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史台狱

御史台狱

监狱名。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本无监狱,西晋时一度设置黄沙狱,旋废。至唐初,御史台主要还是通过弹劾来监督官吏活动的,但有时也依照皇帝的诏令鞫讯犯罪的官吏,但并非常行之事,所以并不专设台狱。《唐会要》卷六十记贞观末年,李乾右为御史大夫,“以罪人于大理寺隔街来往,致有泄漏狱情”,于是在御史台中置东西两狱,以自禁系。其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崔隐甫为御史大夫时一度奏废,至宪宗时复置。宋御史台亦置监狱,哲宗时经大理寺卿路昌衡的奏请,对御史台狱与大理寺狱作了分工:御史台狱拘押诏狱案犯;大理寺狱拘押在京犯罪官吏,但案情重大者仍须移关御史台狱,终宋之世均依此制。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作为诏狱人犯,最后即死于御史台狱。

猜你喜欢

  • 褒成侯

    对孔子后代的封号。《后汉书·光武帝纪》:“(十四年)夏四月辛巳,封孔子后志为褒成侯。”注:“平帝封孔均为褒成侯。志,均子也。《古今志》曰:志,时为密令。”

  • 都转运盐使司

    元、明两朝掌管食盐产销的机构。元朝于辽东、大都、河间、山东、两淮、两浙、福建等地分设,隶户部各设都转运使二人,正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正五品,运判一人,正六品,下辖盐场多所,各场设司令、司

  • 太子太帅

    即“太子太师”。西晋因避司马师讳改。

  • 黄藏署丞

    官名。即黄藏丞。

  • 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 门下亭长

    官名。西晋置。隶太子太傅、少傅。位在门下书佐上。

  • 东绫锦副使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东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废。

  • 兵匠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工部置,掌修造器甲工匠之事。南宋因之。

  • 功臣号

    唐、宋、明三朝赐功臣之荣誉衔,即叙录其勋绩于 “功臣”一词之上。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后,藩镇下至从军资深者,例赐之。宋初因袭,至元丰(1078—1084)乃罢。明初复赐。名目繁多,唐有从奉天定难功臣

  • 临潢府路转运司

    参见“北京都转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