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司藏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秩从八品。
官名。金置,属詹事院。秩从八品,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佐官有司藏副,从九品。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秩从八品。
官名。金置,属詹事院。秩从八品,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佐官有司藏副,从九品。
官名。京辅都尉府长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一员,从三品,领兵护卫京畿。官名,西汉置,分左右,属执金吾,掌京畿治安,东汉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隶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置司于中兴路(今湖北江陵),领中兴、峡州两路,安陆、沔阳、德安三府及荆门州,辖境包括今湖北省西南部。置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经历各一员。
清朝“内阁”之满语音译名。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地方武装机构属的长官。《管子·小匡》: “三乡为属,属有帅”,“武政听属,文政听乡”。
明朝宫内教授宦官识字读书之所。宣德四年(1429)始设,选儒臣任教。命小内使入堂读书。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关。明洪武年间,太祖严禁宦官识字。后设内官,典簿书,掌文籍,以通书算小内使为之。永乐时,
文职土官名。清制,置于贵州省一人,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兵部侍郎”简称。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北王府典官之一,掌监狱。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
武散官名。唐宋置,秩均为从八品上。
官制用语。又称削籍、落籍。宋朝学制和官制中的一项规定。太学生严重违犯学规,或请长假满一年,即予除籍。官员犯某些罪过,以除籍为处分,降为平民。文武官因故亡没者,例皆除籍。(1)指官员开除名籍,为官员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