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中大夫

太史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史司长官,员一人,掌历法的编撰,下设太史上士以佐其职,领小史下大夫、冯相上士、保章上士等官属。正五命。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省,周宣帝即位后,复置。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太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典、法、礼籍,兼司星历。《唐六典·秘书省》“太史局”条说:“《汉书·百官表》,太史属太常。……后汉太史令一人,秩八百石,掌天地星律祥瑞妖灾,凡岁将终,奏新年历而已。魏因之。晋太史令品第七,秩六百石。……宋齐梁后魏并同晋氏。后魏、北齐亦然。后周春宫府置太史中大夫一人,掌历象之法。”太史中大夫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周书·艺术·蒋升传》:“保定二年(公元562年),除河东郡守,寻入为太史中大夫,以年老致仕,诏许之。”副职为小史下大夫,正四命;属官有太史上士、小史上士,冯相上士、中士,保章上士、中士。

猜你喜欢

  • 小将

    军官名,指偏将、裨将,与“大将”相对而言。《史记·郦商传》:“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 县主簿

    官名。汉、晋有之,例由令长自辟署。隋炀帝时,诸县始遍置。唐朝赤县置二人,其他县置一人。初以流外人充任,高宗时始定为品官,任上县者,正九品下。负责勾稽县署簿籍,纠正县内非违。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

  • 小院

    即“别试所”。

  • 左中军司马

    官名。战国置,为武官。《古玺汇编》第四七号: “左中军司马。”

  • 东京吏部下大夫

    官名。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置。东京夏官府吏部长官,掌东京六府官员选举,下设小吏部上士以佐其职。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四命。任此职者见《隋书·卢恺

  • 侯文学

    侯的家臣之一。三国魏置,为侯的文学侍从,如高曾为平原文学、高堂隆为历城文学。见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 清台

    钦天监之别称。

  • 试职

    任官制度。明朝曾定为官吏正式授官前的试用制度。京官初入仕或外官升授京官应先行试用。后仅用于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的授职。其余多不依此制。

  • 馆选

    任官制度。明洪武十八年(1385)定。即选进士为庶吉士之制。永乐二年(1404)以庶吉士隶翰林院,遂有馆选之名。清沿明制,凡选庶吉士均曰馆选。初由新进士中直接选拔。雍正元年(1723)后,改以朝考选庶

  • 捕快

    即“捕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