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司农司

大司农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二月,立司农司,下设四道巡行劝农司。同年十二月,改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饥荒等务,十四年罢,分派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举勤惰。以按察司监领劝农事。十八年,立农政院,置官六员。二十年,改为务农司,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务农使各一员,同知二员。当年又改为司农寺,置达鲁花赤一员,司农卿二员,司丞一员。二十三年,复改为大司农司,秩正二品。仁宗皇庆二年(1313),升为从一品。置大司农、大司农卿、少卿、大司农丞等官。下辖籍田署、供膳司等衙。


官署名。元置,秩从一品,掌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始置司农司,同年十二月改为大司农司。十四年(公元1277年)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事;十八年(公元1281年)改立农政院,置官六人;二十年(公元1283年),又改立务农司,秩从三品,是年又改司农寺;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仍改为大司农司,秩正二品,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升从一品。设大司农、大司农卿、少卿、大司农丞、经历、都事、架阁库管勾,照磨等官,所属有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掾史、知印、通事、宣使、典吏;领籍田署、供膳司、永平屯田总管府等机构。

猜你喜欢

  • 明字科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唐代设置,属于小学、文字学科目。先口试,通过以后再试《说文》、《字林》墨义二十条,通十八为及第。

  • 区官

    警官名。清末内外城各巡警分厅所辖分区警署的长官。以七品警官充任,总厅隶民政厅后,改称区长。承分厅的指挥、监督,管理辖区内警察事务,并指挥监督巡官以下从事本区内外勤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三月二十

  • 内尚食局

    官署名。隋朝内侍省所统,置典御及丞各二员,皆用宦者,掌御膳; 炀帝大业三年 (607)罢。

  • 海洋渔业管理局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管理海洋渔业事务。全国海洋渔业划分为江浙、闽粤、冀鲁、东北四区,各设一海洋渔业管理局。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六月十一日公布的《海洋渔业管理局组织条例》规定,

  • 刑部督催所

    清代刑部内部机构。掌督催各司题咨现审案件,分别规定期限,各司须在限期内办完现审案件。各司现审案件的情况,月终由本所汇奏。各省命案盗案及现审赃罚数目,年终由本所汇题,现审案内应发送云贵、两广烟瘴之地充军

  • 辩铜令丞

    官名。汉初少府所属有辩铜令及丞,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掌管铜质的鉴别,为铸钱之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注引如淳说:“辩铜,主分别铜之种类也。”

  • 番部僧官

    官类名。清代于诸番部设置僧官,有国师、禅师、僧纲、僧正等名号。甘肃珍珠族国师、禅师,化族国师,灵藏族禅师,各一人(初隶河州,后珍珠、灵藏属循化,其余杂处二十四关)。禅定寺禅师(嘉庆十九年无人袭,由土司

  • 内侍殿头

    官名。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位在内西头供奉官下、内侍高品上。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官名,改右侍禁。金章宗泰和二年 (1202) 复置为内侍

  • 都统房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特勒

    官名。突厥阿史那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