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

宰相职衔。唐朝初年以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共知政事,皆为宰相,中书、门下省长官中书令、侍中皆为正三品官,太宗贞观十七年(643)令太子太保萧瑀、太子詹事李勣同知政事,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于中书令、侍中,得出入政事堂议政。其后,非两省长官而受诏预知政事者,皆加此号,得入政事堂议政,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亦不例外,后为副相职衔。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元年(670)复;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为同鸾台凤阁三品,中宗神龙元年(705)复; 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为同紫微黄门三品,五年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大历二(676)升中书令、侍中为正二品,此号不复用。


官名。唐置,即宰相。唐初沿用隋制,以三省长官(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即宰相 之职。其后,因太宗曾为尚书令,臣下不敢居其职,于是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号为宰相。因其品位高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因这些人本官品位低,使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三省长官为三品,加此称等于说与三省长官一样。后来三省长官升为正二品,此称不能适用,于是又改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见《新唐书·百官一·宰相之职》。

猜你喜欢

  • 长人长上

    武官名。唐置于左右监门卫, 员额各二十人。参见“长上”。

  • 分司东都留台御史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由侍御史一人充任,主管东都留台事务。

  • 利器署

    官署名。金朝属军器监。本名都作院,宣宗兴定二年(1218)更此名。掌修弓弩刀槊等兵器。设令、丞、直长领署内事务,秩从六品、从七品、正八品。官署名。金置,属军器监。本承宋制为都作院,兴定二年(公元121

  • 都水外监

    官署名。北宋置于澶州,掌就近治理河渠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或置外都水使者领之。又置南、北外都水丞司,以外都水丞领之,分治河事。徽宗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

  • 南北司

    唐代称宰相为南司,因其在宫禁的南边;称宦官为北司,因其在宫禁的北边。南北司指宰相和宦官。

  •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官署名。秩从一品。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治中庆路(今云南昆明),统三十七路五府,辖境包括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置丞相一员,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

  • 骑官

    官名。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五月置,为皇帝的亲近侍卫,品秩比直斋,左、右厢各二百人。南朝宋、齐亦置,位在游荡军主之下。见《南齐书·崔慧景传》。

  • 中央政治委员会土地委员会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 宰夫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宰割牲畜。

  • 奚六部秃里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掌理奚六部词讼和防察背叛之事,多以契丹人为之。又译为“奚六部吐里”,亦称“契六部秃里太尉”、“奚吐里太尉”,简称“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