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卫士

卫士

武职,历代帝王的保卫人员。秦汉皆有卫士令、卫士丞。领卫士守卫宫门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三年,帝飨卫士于南宫。”


(1)汉代屯卫京师的兵士。汉制,正卒番上于京师的,无论属于南军或北军,均称为卫士。西汉的卫士番上至京师或罢卫离开京师时有迎送的制度。新卫士到来时, 据《汉旧仪》的记载,是由丞相亲到东门劳赐;罢卫时则如《汉书·王尊传》所说,由皇帝“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 仪式更为隆重。(2)汉代守卫陵寝的兵士亦称卫士,由三辅征发。(3)汉代诸侯王国亦有卫士,其成员在国内征发。(4)隋唐时府兵兵士之称。隋唐实行府兵制度,以府兵番上宿卫京师,大业三年(公元627年)规定军人称为卫士。唐初沿隋制,其后卫士番上宿卫的制度废驰,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遂改卫士为武士。

猜你喜欢

  • 金曹掾

    官名,汉置,为金曹长官,掌货币盐铁事。汉朝公府置金曹,其长官正称掾,副称属;郡县也置金曹,其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史。均省称金曹。见《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后世多沿置,隋朝以后不置。

  • 左光禄大夫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放传》:“正始元年(240),更加(刘)放左光禄大夫,(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亦常用为卒后赠官。

  • 王人

    ①君王。《尚书·周书·君奭》: “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②王室的臣子。《左传·僖公八年》: “冬,王人来告丧。”

  • 荡寇将军

    官名。东汉末置,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三国两晋、南朝沿置,魏、晋、宋皆八品 (一说魏为五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陈改为拟九品,比秩四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 巡捕处

    京城善后协巡总局所属各协巡局置,设巡捕头、巡捕等官员。参见“京城善后协巡总局”。

  • 怯薛歹

    见“怯薛”。

  • 左羽林率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羽林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 中谒者令

    官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原为中书诸者令,属少府,有丞。成帝建始四年(前29) 更名中谒者令。又,《成帝纪》颜师古注引臣瓒曰:“汉初中人有中谒者令。孝武加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置仆射”。官名,秦置

  • 新科明法

    选举制度。宋朝贡举科目名。神宗熙宁四年(1071)后,改明法科置,只许以前明经和诸科举人不能改试进士科者应试,考律令、《刑统》大义、断案。徽宗时罢。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复设,绍兴十六年(114

  • 金部都

    “金部都令史”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