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京户部

南京户部

官署名。明朝南京六部之一。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留南京之户部遂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复以南京为京师,去“南京”二字,只称户部。正统六年(1441)再定以北京为京师,留南京之户部仍加“南京”二字,遂为定制。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司务一人,照磨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计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九人,即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陕西、云南各一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革山西、陕西二清吏司员外郎各一人,隆庆(1567—1572)中又革广西、云南二清吏司员外郎各一人。另设主事十七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各二人,余各一人,隆庆三年 (1559) 革广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所辖有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 广积库,承运库,赃罚库,甲、乙、丙、丁、戊五字库,宝钞广惠库,军储仓,各大使一人。长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四仓,各副使一人。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一人。隆庆三年革宝钞提举司、军储仓大使。其品秩均与北京同。又设总督粮储一人,以右侍郎加都御史衔充任。因南京为明朝财赋重地,其职掌与北京户部相应,较为重要。

猜你喜欢

  • 巡察科道

    明代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其出使专任纠察,多以职务为使名,但总为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任。到清朝,以六科(吏户礼兵刑工)给事中与各道御史共同担任

  • 左祗候郎君直长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属左祗候郎君详稳司。掌当值郎君祗应事。

  • 走卿

    司农卿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农(卿)为走卿”。对司农的戏称。司农掌仓庾,须奔走四方去检查,故称走卿。宋人王得臣《尘史下·谐谑》:“七寺闲剧不同,大府为

  • 太祝令丞

    官名。汉代太常的属官有太祝令及丞,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庙祀,东汉时复称太祝令丞。又有祠祀令一人,属少府。东汉太乐令秩六百石,主管祭祀时赞祝及迎

  • 起居郎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始置,员二人,隶门下省。掌记录皇帝言行,修起居注,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左史,咸亨元年(670)复旧名。宋初不领本职,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五年(1082)

  •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五代与宋设置,属贤良忠直类,本为汉代察举科目之一。唐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诏举, 姜公辅等四人及第;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诏举,韦执谊等十四人及第;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诏举

  • 民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司长官,员二人,掌管民户数额。下设民部吏上士以佐其职,领乡伯中大夫、左右遂伯中大夫、稍伯中大夫、县伯中大夫、畿伯中大夫等官属。周武帝建德二年 (5

  • 阇里必

    蒙古官名。又译作“扯儿必”,意为宰相,成吉思汗建国初置,后专指“内八府宰相”,参见该条。

  • 宫门监

    官名。即太子宫门监。官名。隋置,见“宫门局”。

  • 迷儿军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置。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又译必里公(今译止贡)万户,治所在今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东北止贡地方。置达鲁花赤、万户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