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判司簿尉

判司簿尉

官名合称。宋朝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参军,县主簿,县尉,简称判、司、簿、尉。为选人第四等、第七阶。徽宗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官名,换迪功郎。


宋初选人第七阶本官阶的通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改为将仕郎。

猜你喜欢

  • 官署令

    官名。唐朝设此官,负责选择米麦;为官署的长官,下有丞四人,监事十人;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 中书省直省舍人

    官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员额二人,后增至三十三人,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

  • 典东炮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二十四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炮”。

  • 崇虚局

    官署名。北魏有“崇虚都尉”。北齐置崇虚局,设丞。掌五岳四渎诸神之祭祀,管理京师、诸州道士名籍。隶太常寺太庙署。

  • 高等法院分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高等法院分院”。

  • 蒙藏事务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 (公元1912年) 七月设置,属国务院,掌理蒙古与西藏的地方事务。设总裁、副总裁各一人,为正副长官;下设参事二人,秘书二人,佥事八人。主事十二人;执事官四人,掌理接待和翻译

  • 掌考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始设。天王一度特任,为会试、乡试主考官。天试、东试、北试、翼试及各省乡试均设正、副一人。翼王出走后,仅存天试。天历己未玖年(1859),干王改革科举,改

  •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 右貂

    唐高宗显庆二年 (657) 分散骑常侍为左右,隶中书、门下,皆金蝉、珥貂,右散骑常侍与中书令为右貂。

  • 宣慰使

    官名。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之长官。每司设三人,掌军民之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以土人为之,世袭。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长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三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