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仪曹郎

仪曹郎

官名。魏晋南朝北齐为尚书省仪曹长官通称,亦称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魏、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齐六品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中为五品上,郎从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隋初罢。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礼部侍郎为仪曹郎,掌礼部仪曹司,从五品。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名礼部郎中。辽亦有此官。据《辽史·杨佶传》,圣宗开泰六年(1017),杨佶转仪曹郎,典掌书命。


官名。隋初礼部司的主官为礼部侍郎,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称礼部郎,后又改礼部郎为仪曹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礼部郎中”。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理匦使

    使职名。匦即匣。武则天垂拱二年(686)铸四铜柜(匦)列于朝堂: 青匦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 丹匦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 白匦在西,陈仰屈者投之; 黑匦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置使署理四方投

  • 光初功曹

    官名。隋朝诸郡、县属官。

  • 右后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后侍中士”。

  • 内务部

    官署名,民国初置,直属大总统,国民政府改称内政部,属行政院。参看“内政部”。官署名。清末置民政部,南京临时政府改置为内务部,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行政事务,监督所

  • 行在皇城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改行宫禁卫所置,设提举、提点、干当官,以诸司使、副使、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参见“皇城司”。南宋置,为“行宫禁卫所”的改称,见“行宫禁卫所”。

  • 宁寿宫陈设处

    宁寿宫管理机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置,属内务府,掌宁寿宫的陈设、清扫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笔帖式三人,书吏一人。乾隆为太上皇时即居于此宫。嘉庆四年(公元1799

  • 内阁阁丞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之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掌承总理大臣之命管理阁务。有事故时,由承宣厅长代理。

  • 挂衔推官

    官名。清初各府之佐贰官,与推官共掌刑名之事。顺治三年 (1646) 裁。

  • 督整车骑令史

    官名。东汉置,《后汉书·舆服志上》说:“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中常侍、小黄门副;尚书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兰台令史副。皆执注,以督整车骑,谓

  • 司仗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司射下大夫司仗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