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亲王

亲王

爵名。其称始于南北朝,指皇族中封王者。《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隋朝以国王中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以别于嗣王。正一品。始置亲王府,并设官属。唐朝因之。玄宗开元(713—741)以后,亲王多不出閤,王府官益轻而员亦减。辽、金之亲王亦置府,设官属。辽朝常以亲王掌国政,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枢密院等事。明朝,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位在公、侯之上。成年始就封地,设王府,置官属及护卫。太祖定制,亲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成祖以后,藩王势力日削,惟袭爵食禄而不治事。清朝为宗室封爵之第一等,位郡王之上。全称“和硕亲王”。凡宗室封爵授亲王者皆另加嘉名以别之,称赐号。如礼亲王 (全称“和硕礼亲王”,下同)、睿亲王、豫亲王等。此外,蒙古贵族之封爵,第一等亦为亲王。清制,诸王均不就藩。然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军机处成立后,又有任军机大臣者,职权甚重。有清一代,亲王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皇室近支封王者为亲王。《隋书·百官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亲王之名始于此。又《隋书·百官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清朝以亲王为封号,且另加美名,如和硕亲王,为宗室爵号最高者。见《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

猜你喜欢

  • 外藩

    1、九卿的别称。《史记·天官书》:“藩臣:西将、东相。”注:“其外藩,九卿也。”2、指诸侯王。《宋史·孝宗纪赞》:“自古人君起于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廷之孝,未有若帝。”3、指外国。《宋史·食货志》

  • 卫军司徒

    武官名。辽置, 见“卫军司”。

  • 泉布

    泉和布都是货币名,泉又称货泉,布又称货布。西汉末年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币,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

  • 点检文字

    官名。宋朝国史院属官,掌文字校对之事。

  • 守尉

    官名合称,即郡守和郡尉。郡守,又称郡太守,掌治其郡;尉为守的佐官,掌郡兵和治安。《汉书·张耳陈馀传》:“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史记·秦始皇本纪》:“非博士官所职,天下必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 俸钞折色制

    明代俸禄制度,洪武时百官俸禄全给米,间以钱钞,惟九品杂职全支米。其后钞价日贱,又折米为布;布价又跌,官俸因此日薄。中叶以后官员俸给有两种支给办法,一为本色,一为折色。本色包括三项:即月米、折绢米、折银

  • 丹粉所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隶三司,掌烧变丹粉,以供绘饰。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改隶将作监。宋将作监所属机构。掌烧变丹粉,以供绘饰墙壁之用。设监官一人,以内侍充任。

  • 祈请使

    官名。南宋初年,凡有求于金国,即遣祈请使出使。官名。南宋置,是向金或蒙古求和与议和的特遣使。

  • 论茞

    官名。吐蕃官,即大相,置一人,亦号大论。

  • 左右旅贲率

    武官名。北周置,正职为上士,副职为倅长中士。参见“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