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十七最

二十七最

唐代考课之制,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与职责,对官员的才干和工作成绩提出了不同的原则要求二十七项,合称二十七最。其具体内容为:一、献可替否, 为近侍之最(此条适用于两省官);二、铨衡人物,擢尽良才,为选司之最(此条适用于吏兵二部司铨选之官);三、扬情激法,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此条适用于考功官员);四、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此条适用于太常寺官员和鸿胪寺部分官员);五、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此条适用于太常寺掌乐律之官);六、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此条适用于九寺五监之丞); 七、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八、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九、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十、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十一、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此条适用于两省部分官员);十二、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十三、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十四、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此条适用于刺吏、县令);十五、详录典正,辞理兼举,为文史之最;十六、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十七、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勾检之最(此条适用于录事参军、尚书左右丞、主簿等);十八、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十九、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二十、耕耨以时,收获成课,为屯官之最。二十一、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二十二、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方术之最;二十四、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二十五、市廛不扰,奸滥不作,为市司之最;二十六、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

猜你喜欢

  • 司勋司

    官署名。吏部诸司之一。详见“司勋”②。官署名。隋始置,为吏部四司之一,主勋赏之事。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司勋郎中一人,从五

  • 供膳司

    官署名。元朝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秩从五品,掌供给内廷应需、购买百色生料及没入权相桑哥资产,隶大司农寺。置达鲁花赤、提员各一员,从五品。下设司令一员,正六品;丞一员,正七品。辖辅用库、兴中

  • 知左右巡

    官名。唐置,由监察御史二人充任,属御史台察院。其职掌是每月巡视刑部、大理、东西徒坊、金吾、县狱,不限次数,一月一代。开元以后以殿中侍御史为左右巡使,此职遂停。参见“左右巡使”。

  • 廷尉监

    官名。秦置,西汉分置左、右监,隶廷尉。秩千石,禄秩与廷尉正相当而位稍次之。执行具体逮捕任务,亦参议案例、律条,审理疑狱。与正、平通署公牍,互相监督。东汉唯置右监,秩六百石。魏晋南北朝去“右”字,置一员

  • 君主

    1、指皇帝、王、诸侯。2、即公主。战国以前诸侯女称君主。《史记·六国年表·秦灵公八年》:“初以君主妻河(伯)。”注:“《索隐》:君主犹公主也。”

  • 东省特别行政区

    政区名。即原属中东铁路沿线占用土地的附属区域。北洋政府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十二月于其地置行政长官,管辖区内行政。但在此之前在司法范围内早已使用“东省特别区域”的名称。如民国九年(公元1920

  • 校郎

    官名。麴氏高昌国置。位在侍郎之下,分曹理事,有“中兵校郎”、“门下校郎”等。详见各条。官名,汉末曹操始置,三国魏、吴皆置,后世也有沿置,掌监督刺探军政大臣,为帝王耳目。“校郎”又名“校事”,详“校事”

  • 长秋令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时置,为长秋监长官,正四品,用士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长秋监为内侍监后省。官名。隋置,为长秋监的长官。见“长秋监”。

  • 札付

    文书名。下行文。宋朝有札子作为下行文,元、明仿宋制,改称札付。清朝沿用,但与札区别使用。中央六部及地方巡抚、提督等衙门向非所属的下级衙门行文时用札付,余用札。如巡抚行文副将、参将、游击、都司,提督行文

  • 马步司都虞候

    官名。唐朝后期河东诸镇置于马步司,以牙校充任,掌鞠讼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