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军将军

中军将军

官名。① 西汉武帝置,为杂号将军,以公孙敖任之。后省。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265) 复置,以羊祜任之,统左右卫、前、后、左、右、骁骑等宿卫七营禁军,主管京师及宫廷警卫。泰始四年罢,置北军中候代其职。后复置为将军名号,不再领宿卫禁军,可离开京师,出任持节都督,镇守一方。十六国前秦时与镇军、抚军、冠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南燕亦置。南朝置为重号将军,宋位比四镇将军,三品; 南齐位在四征将军之上。梁、陈与中卫、中抚、中权将军合称四中将军,专授予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地位显要。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与四征将军同班; 陈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位在四镇将军下,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二品。北齐用以安置罢任武官,成为无实权的闲职,从二品。北周八命。隋朝因避讳,改称内军将军。②王国官。西晋以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各置上、中、下三军,中军二千人,设将军一人统之。其余王国不设中军。南朝宋大、小国皆设三军。地位很低,晋、宋时皆未能列入九品以上的流内品阶。齐、梁沿宋制。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皇弟子国上、中、下三军将军为流外七班中的七班,嗣王国三军将军为六班,蕃王国三军将军为五班。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战或驻守宿卫。汉始置,晋沿置,以羊祜任之,统左右卫、前后左右、骁骑七营宿卫禁军,掌京师和宫廷护卫。后以北军中候代之,不再领兵宿卫,只作为一种将军名号,也可出任持节都督,镇守一方。其后,十六国、南朝多沿置。

猜你喜欢

  • 拜察默拖喇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监察御史”。

  • 圣贤后裔

    任官资格的一种。自汉平帝时起,历代均封孔子后裔为侯或公,唐以后并以孔氏子孙为世袭曲阜县令。清制,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六人,由圣贤后裔世袭。太常寺博士一人以衍圣公第三子承袭,掌奉圣泽书院;国子监学录二人,

  • 掌库

    宋置为吏职。服法物库及鞍辔库均置,各若干名,掌本库细务。明置为内官。内府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盈、广惠、广积、赃罚各设一员,由低级宦官充任。有关防曰某字库关防,篆文一行直下。职掌分见“

  • 郡太守

    官名,秦和汉初称郡守,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为原的长官,掌治其郡。凡郡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佐官有丞、尉(都尉),属

  • 后监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位在后军师下,后护军上。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位在后军师下、后护军上。

  • 玉清昭应宫都监

    宫观官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始置,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

  • 仪同三师

    即享受与太师、太傅、太保相等的礼仪待遇。北魏前废帝普泰元年(531)特置,居上公下、三公上,以授尔朱世隆。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又授清河王元亶。

  • 塗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土中大夫塗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南京栗园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掌管种栗等事。官署名。辽置,典南京栗园。属南面京官。

  • 计史

    官名。唐朝太常寺太卜署、司农寺诸仓等置,流外三品、七品,掌料功程事等。官名,为“上计掾史”的省称。详见《计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