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泉水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水经·浍水注》:“高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趣浍交注浍。”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水经·浍水注》:“高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趣浍交注浍。”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一百十里,接江西广丰县界。《方舆纪要》卷97浦城县:二渡关“为入闽之间道。其地山岭巉岏,溪流回绕,东西二面皆为桥以渡,因曰二渡关”。
金升通边砦置,属德顺州。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东北通边乡。元初废。古县名。金时升通边寨置,治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北通边镇。属德顺州。元时改庄浪路。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鄂陵湖。《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鄂灵海 “在查灵海东五十余里。周三百余里,其形自东北趋西南,东北狭、西南广,黄河经其中,自东北流出,湖水色青而形长”。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二十里崆峒山麓,泾水北岸。《方舆纪要》卷58平凉县:崆峒山“下有问道宫,亦以黄帝问道广成子而名,历代皆修葺焉”。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南街基乡。民国《黑龙江志稿》泰来县图:县南有王顺街基屯。
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三国志·魏书·王凌传》:嘉平三年(251),司马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即此。《水经·沙水注》:谷水“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安顺州。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三十里宁谷镇。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东南宁谷镇。属安顺州。后又属普定卫、安顺军民府。清
即今甘肃徽县东永宁河。《水经·漾水注》: 河池水 “出河池北谷,南径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神桥 “在上犹县治西南。宋咸淳间,邑人建木桥,跨三江上。每春涨多漂溺。后邑令赵明甫开新路避其险,造桥于此,成功之速若有神助,故名”。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在今甘肃安西县西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安西州》:伯勒齐尔堡“城周一里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