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城
唐天宝初于废飞越县置,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宋《册府元龟》卷359:唐大历十四年(779), 吐蕃与南诏三道入寇,李晟率军阻击,“晟乃逾漏天,攻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即此。北宋于此置博易务。
唐天宝初于废飞越县置,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宋《册府元龟》卷359:唐大历十四年(779), 吐蕃与南诏三道入寇,李晟率军阻击,“晟乃逾漏天,攻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即此。北宋于此置博易务。
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东北茅坪镇。《通典·州郡十三》 归州秭归县:“太清镇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吴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塞山蛮之路寇掠之道。”(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孟州置,属怀庆府。治所即今河南孟县。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古旧县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孟州置,治今河南省孟州市城关镇。明、清属怀庆府。1996年
①俗称汤王陵。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北,传为商汤葬处。《元和志》卷12河中府宝鼎县:殷汤陵“在县北四十三里”。②又名汤王墓。在今安徽亳州市北门外二里涡河北岸凤头村。传为商成汤衣冠冢。清代书法家梁ᖤ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浔州置,属广西道。治所在桂平县 (今广西桂平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平南二县地 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浔州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浔州置,治桂平县(今广
三国吴黄武七年 (228) 改合浦郡置,属交州。治所在合浦县 (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辖境相当今广西容县、玉林、横县以西南地及广东廉江县地。孙亮时复为合浦郡。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年)以合浦郡改名,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登高山巅。《清一统志· 漳州府》: 临漳台 “在龙溪县登高山巅。据溪山最胜处。又半漳台,在登高山半。宋郭祥正诗: ‘危簷飞赤压层丘,见尽临漳一半州’。宋朱子守漳时,于此地讲学,郡守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资治通鉴》: 唐开耀元年 (681),“曹怀舜与裨将窦义昭将前军击突厥。或告 ‘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在黑沙’,左右才二十骑以下,可径往取也。怀舜等信之,留老弱于瓠芦泊,帅轻锐
唐乾元中改大(天)安军置,属丰州。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拉奔古城。后徙西南三里之永济(清)栅。再移治西北一百八十里西受降城(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北岸)。元和八年(813)西受
①金置,属南宫县。在今河北南宫市境。②又作漆工镇。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北漆工镇。清同治《广信府志》卷1弋阳县:七公圳在“县北七十里。烟户稠密,商民三百余家,米谷互易。按, 《县志》七公圳作漆工镇”。
在今江西遂川县北。《方舆纪要》卷87龙泉县:秀州巡司“在县东北三十三都,地名金田。《志》云,旧置于秀州,亦洪武初徙置于此,而名仍旧”。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巡司又移驻今遂川县北衙前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