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雁门关

雁门关

①唐置,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新唐书·地理志》: 宪州天池县有 “雁门关”。《寰宇记》 卷42宪州: “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属天池县雁门乡。其关东临汾水,西倚高山,接岚、朔州。” 《清一统志 ·忻州》: “忻、代俱有雁门关,代在雁门山,建在前。忻在雁门乡,建在后。非一关也。”

②一名西陉关。唐置,故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二里雁门关西雁门山上。北宋时为防御契丹重地。《宋史·杨业传》: “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即此。元废。明筑雁门关于今雁门关村,为山西三关之一。

③明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东北十里雁门乡。《清 一统志·茂州》: 雁门关 “在州南七十里。明正统十年,黑苦等羌倡乱,巡抚寇深置关,临江据险,为州南门户。旁有偏桥,关外以溪为限,溪南即汶川县界”。《明史·四川土司传》: 洪武十一年(1378),讨汶川土酋孟道贯,“师进雁门关,道险,蛮复据之”。即此。


又称西陉关、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千米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天下郡国利病书》谓:“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叠��,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重地。隋仁寿四年(604年),朔州刺史杨义臣救李景于代州,又帅马步二万,夜出西陉关,大破杨谅将乔钟葵,即此。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通。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猜你喜欢

  • 中茅峰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中茅峰“在积金山北,其侧有泉,色赤而有味。《真诰》云:饮之延年,山下之民率皆眉寿而无疫”。明弘治《句容县志》卷4:中茅峰“即三茅君所居”。

  • 新镇县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智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元年 (627) 废。②1914年改保定县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1949年废入文安县。旧县名。1914年改

  • 泰顺县

    明景泰三年 (1452) 分瑞安、平阳二县置,属温州府。治所即今浙江泰顺县。崇祯 《泰顺县志》: 县名 “取国泰而人心效顺也”。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南部,西、南邻福建省。

  • 普兰行政区

    1914年析马关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西畴县。民国 《西畴县地志》:“原名普兰,因四周之山多产兰故也。” 1920年改西畴县。

  • 香口河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南香口乡。《方舆纪要》卷27东流县: 香口河在 “县南六十里。源二: 一出彭泽山林港,一出陈仓源,交于三汊,激于麻姑,绕于查池,为香口河,以入江”。

  • 小庙镇

    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三十八里小庙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故城县图:西北有小庙镇。在安徽省肥西县北部。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十里小庙,人口7200。因距合肥城50里,并有小

  • 多布库屯

    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多布库尔河南古里乡一带。民国《黑龙江省志稿》图有“多尔库协领”驻此,管理鄂伦春人。

  • 曹操城

    在今陕西汉中市北十七里。《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 古曹操城,“ 《魏志》: 建安二十四年,王自长安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后留夏侯渊等守汉中,即此”。

  • 王泽

    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史记·赵世家》:“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括地志》:“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南。西通汾水,上有王桥。《史记·赵世家》:赵襄子奔保晋

  • 武德郡

    东魏天平元年 (534) 析河内郡置,治所在州县 (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辖境相当今河南温县、武陟二县地。东魏、北齐、北周属怀州。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初析河内郡置,治州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