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镇(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北周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十八年(598)改名吴山县,后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属扶风郡。唐贞观元年(742)改名吴山县。
古县名。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长蛇镇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移治今宝鸡市西北县功镇,开皇十八年改名吴山县。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属陇东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复改名吴山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镇(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北周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十八年(598)改名吴山县,后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属扶风郡。唐贞观元年(742)改名吴山县。
古县名。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长蛇镇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移治今宝鸡市西北县功镇,开皇十八年改名吴山县。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属陇东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复改名吴山县。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 “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 又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翟辽奔黎阳
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明一统志》卷21泽州:仙公山“在高平县西北四十五里”。
唐置,故址在今山西榆社县西北。旧为泽、潞北走晋阳之要扼。《资治通鉴》:唐会昌三年(843),“河东奏克石会关”。光化二年(899),周德威追击氏叔琮,“出石会关,又斩千余级”。均此。唐置,在今山西省榆
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相传尧初居此,故曰陶唐。西周为曹国都。春秋末属宋,战国属齐。地当经济、交通中心,为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史记·范蠡传》 载: 范蠡 “之陶,为朱公”。世称陶朱公。又,《
①西魏置,属灵州。治所在临河县 (今宁夏平罗县境)。隋开皇元年 (581) 改为新昌郡。②北齐武平元年 (570) 置,治所在临河县 (今山西永和县西南)。隋开皇三年 (583) 废。(1)北周宣帝置
一作大浮山。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蕲州“鼓角山”条下:大桴山“在州东北六十里。有九十九湾。实罗州故城之祖山也”。
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清雍正七年(1729) 置临卡石土百户。
在今广东饶平县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饶平县:山尾溪水“在县(今三饶镇)东九十里程洋冈下。宋绍圣中凿冈北畔为溪,接上流诸水东行,会水寨溪入于海”。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清一统志·吉林一》:毕尔罕窝集“在宁古塔城西北二百二十里,西接塞齐、和伦等窝集”。又“毕尔罕河在宁古塔城西一百四十里。源出毕尔罕窝集,东南流会爱哷河入毕尔腾湖(今镜泊湖)”。
即灵道县。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