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安城

长安城

①我国古都之一。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长安县,七年(前200)定都于此。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惠帝时,其城周六十五里。亦名斗城。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及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均为国都,东汉三国魏则以此为陪都。汉末绿林、赤眉起义军政权亦建都于此。隋开皇二年(582)于汉长安故城东南营建新都,号大兴城,周围六十七里,相当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三年(583)迁都于此。唐改名长安城,亦称京城。天宝元年(742)改称西京,至德二年(757)改称中京,又号上都。上元二年(761)复曰西京。天祐元年(904)迁都洛阳后, 因城中民房大半被拆毁,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五代唐以此为陪都,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政权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代,长安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国人设立的居住区。唐代侨居的外国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等国,多时数以万计。

②西汉、隋、唐皆建都长安,故唐以后通称国都为长安。李白《金陵》诗:“晋朝南度日,此地旧长安。”此长安指今南京市。


(1)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6千米。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七年修建长乐宫,自栎阳徙都于此,八年修建未央宫。惠帝元年至五年(前194—前190年)筑长安城。城周25.1千米。东墙平直,其他三面有曲折,南面是南斗形,北面是北斗形,故别称“斗城”。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东面自北向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向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自南向北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自西向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全城为八街、九陌、一百六十里巷。其后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十六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朝初年,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以此为陪都。(2)又称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隋开皇二年(582年)始筑,三年自长安故城徙都于此。城东西9.7千米,南北8.6千米,周36.7千米。共十二门:东面自北向南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面自东至西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面自南向北为延平门、金光门、开远门,北面自西向东为光化门、景耀门、芳林门。城北部正中为皇城,城南面正门为朱雀门,皇城之北为宫城。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东西向大街十四,分成为东部五十四坊,西部五十五坊和东、西二市。唐仍都于此,曾有部分改建,为唐代政治中心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亦曾建都于此。五代唐以此为陪都。唐天祐元年(904年)迁都洛阳,城内宫室庐舍拆毁,后就旧城的皇城改筑新城,奠定今西安城基础,今城筑于明代。

长安城变迁图

1.汉城 2.隋唐城 3.明西安城 4.今西安市区


猜你喜欢

  • 西夏避暑宫

    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拜寺口南侧镇木关沟内之皇城台子遗址。嘉靖《宁夏新志》卷2古迹:避暑宫“贺兰山拜寺口南山之巅。伪夏元昊建此避暑,遗址尚存。人于朽木中尝有拾铁丁长一二尺者”。

  • 吉县

    1912年改吉州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吉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吕梁山南麓,西临陕西省。属临汾市。面积 1777 平方千米。人口10.2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

  • 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 (618) 置益州总管府,治所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市)。三年 (620) 改置西南道行台。九年 (626) 改置益州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及巂、南宁、会三州都

  • 茂峰

    又作茂哈达。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滨海边疆区东黑龙江北岸,阿穆尔泽特西北。《清一统志·黑龙江》: 茂峰 “在黑龙江城东南九百里”。

  • 飞羊站

    元置,在今湖南湘潭市南。明废。

  • 安溪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4永嘉县:安溪“在府西北六十里。上接青田恶溪七十二滩之水,东流经破石山下,亦名张帆溪,又东南注于瓯江。《永嘉记》:安溪之源, 与天台诸山相接”。

  • 南和郡

    北周置,属洺州。治所在南和县 (今河北南和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南和县(今属河北)。属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隋开皇初省。

  • 南津镇

    ①北宋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南江南镇 (南津关)。②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六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南津,人口 4300。因地处城

  • 信阳市

    1949年析信阳县城区置,治所即今河南信阳市。在河南省东南部。面积18293平方千米(市辖区3694平方千米)。人口785.7万(市辖区137.1万)。辖浉河、平桥2区和罗山、光山、潢川、淮滨、息县、

  • 西平砦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南。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