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顶

金顶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一百三十里,为峨眉山顶峰之一,仅次于万佛顶。海拔3077米。游峨眉山者至此而止。上有光相寺 (普光殿)、卧云庵等。气势磅礴。在覩光台可见日出、云海、宝光 (佛光)、圣灯四大自然景观。南宋范成大游此,在 《峨眉山游记》 中记载了金顶景况。


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顶峰名。海拔 3065 米。寺庙建于东汉,称普光殿,为峨眉山古寺之一。山多雷火,虽历代修葺,仍屡建屡废。正殿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铜造佛殿一幢,阔20余米,深数米,俗称金殿。中祀普贤菩萨,旁列万佛,门阴刻全蜀山川程途。殿内有明成化年间所铸铜碑,正面为《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系王毓宗撰文,集王羲之字;背面为《峨眉山普贤金殿碑》,系傅光宅撰文,集褚遂良字。铜殿及华藏寺均毁于火。碑今存殿侧卧云庵。庵左数十步即睹光台,是观日出、云海、“佛光”之地。危崖凌空,前为万仞绝壁,俗称舍身岩。极目四望,数百里外群山历历在目。


猜你喜欢

  • 麻江县

    1930年改麻哈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4镇、5乡(含3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

  • 泾水

    ①即今安徽泾县南之徽河,为青弋江支流。源出徽岭,北流出芜湖入于大江。《汉书·地理志》泾县注: “韦昭曰: 泾水出芜湖。” 《后汉书· 明帝纪》: 永平十三年 (70) 十一月,楚王英迁于泾县,注: “

  • 商、周诸侯国。姒姓。《史记·夏本纪》:“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正义》引《括地志》:“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

  • 太湖

    ①又名西湖、大湖。即今北京城西南莲花池。《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与洗马沟水合,水上承蓟城西之大湖。湖有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

  • 榆木岔堡

    北宋元丰五年 (1082) 置,后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内。后废。

  • 兴隆卫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龙岩山在“卫城北一里。 一名龙洞山。石势崭岩,水色深碧。相传龙居其中,时出云雨。明初卫名兴龙以此”。清康熙二十

  • 胡鲁口

    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入嫩江口。《元史·世祖纪》: 至元二十六年 (1289) 二月丁卯,“合丹兵寇胡鲁口,开元路治中兀颜牙兀格战连日,破之”。即此。

  • 三浯山

    亦作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澧州一》:浯山“山下有泉,泉有二眼,中有龙洞,水一日三涌,高二三尺,溪流亦骤涨,灌田甚广。若五六日不潮,则水自后山逾岭而至”。

  • 新兴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澂江路。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元史·地理志》: “新兴州,汉新兴县。” 按,汉代在云南未设新兴县,元人误认为南朝建宁郡或南广郡的新兴县在今玉溪,因名。辖境相当今云南玉

  • 六灶镇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北六灶镇在“邑西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六灶,人口2500。因原为六灶汛地,故名。明成集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