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梭岛
又名海岛。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唐樊绰 《蛮书》 卷5载: “大釐 (理) 城……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 即在此岛。《清一统志·大理府》: 金梭岛 “在太和县洱河之东、青岭山之南。一名罗釜岛”。
又名海岛。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唐樊绰 《蛮书》 卷5载: “大釐 (理) 城……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 即在此岛。《清一统志·大理府》: 金梭岛 “在太和县洱河之东、青岭山之南。一名罗釜岛”。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仁沱场“距城六十里”。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属宁朔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乾隆十五年十二月(1751年1月)改置宁远厅。
清康熙三年(1664)郑成功之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南市。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废。见“东都(8)”。
即今安徽霍山县东山王河村。旧属六安县。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山王河,州南九十里。”
一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 (606) 筑,故址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十三年 (617) 瓦岗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又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南。清咸丰《开县志》 卷13: 膏谷井 “乾隆四十七年开,煎锅二十七口”。
明置,即今湖北武穴市东北六十二里双城乡。清代仍置驿于此。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二十里。《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 石船 “在南岭之南,距海数步,长丈余,如舟然。旁有峻峰。名试剑峰”。《明一统志》 卷82崖州: 试剑峰 “在崖州南二十里海滨。山有巨石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五十里上交漳村。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南交漳村。属辽州。大业初废入辽山县。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孽多城(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开元初置绥远军于此。后臣属吐蕃。天宝六年(747)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