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鄢陵县

鄢陵县

北魏改��陵县置, 属颍川郡。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东魏属许昌郡。北齐天保中废入许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陵县为鄢陵县,为洧州治。后属许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后唐属许州。后晋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30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部。属许昌市。面积871.6平方千米。人口61.8万。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西周为鄢国(一作邬国)。春秋为鄢邑,属郑。因鄢城建在一条土陵上,故名鄢陵。《春秋》隐公元年(前722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又,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战国名安陵,因当时鄢、安同音,故名。先属韩,后属魏。西汉置鄢陵县,又作傿陵县,治今鄢陵县城西北古城村,属颍川郡。东汉时,因鄢城被水冲毁,县治迁至今安陵镇(今鄢陵县城)。三国魏、西晋因之。东魏改属许昌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鄢陵县入许昌县。隋开皇七年(587年)复置鄢陵县(移今治),属许州。大业二年(606年)属颍川郡。唐属许州。北宋、金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清属开封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许昌市。地处黄淮平原,双洎河、清潩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烟叶等。盛产花卉。工业有农机修造、纤维板、水泥、面粉、酿酒、油脂等。禹郸铁路、311国道、开龚公路经此。古迹有尹宙碑、三灵侯冢(曹彰墓)、乾明寺塔、兴国寺塔、鄢城遗址、甘罗古柏等。


猜你喜欢

  • 晴隆县

    1941年改安南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清咸丰 《兴义府志》 卷11载: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崔巍峭拔,为县治诸山之祖脉”。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 洮江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三江府。治所在山围县 (今越南北部永富省临洮)。辖境相当今越南永富省西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遐来物

    古国名。又作吉利门。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北爪哇海中之卡里摩爪哇群岛。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米那哈撒半岛。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 王朝场

    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楚置,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升为王朝县。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楚分巴陵县置,即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

  • 松树嘴

    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北松树镇。旧属抚松县,北距抚松县与南距临江县均一百五里。民国 《抚松县志》 卷1: 松树镇 “原名松树嘴,四面依山傍水,在县城西南公安二区管境,为赴临江之通衢,距城九十里。……推为邑中

  • 越溪河

    古名大牢溪、拥思茫水、赖溪。在今四川仁寿、荣县、宜宾三县境,为岷江支流。清李元 《蜀水经》 卷4: “江水又东南受越溪。越溪源出简州山谷,南经荣县西北受虎头溪,又东受谷才溪,又东受玉字溪,又东经长山下

  • 古驿镇

    在今山西蒲县西北。《清一统志·隰州》“化乐镇”条下:蒲县西“三十五里有古驿镇”。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北部。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8.1万。镇人民政府驻吕堰驿,人口 5990。因古时设有驿站,故名。1

  • 新浦县

    南朝宋永初中分汉丰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西北。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3开县: “新浦县者以浦名。” 西魏为开江郡治。北周为江会郡治。隋大业初属巴东郡。七年(611) 移治今南

  • 钩 (鉤) 州

    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南龙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望水县 (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南诏废。

  • 右翼右后旗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布尔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