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邢台市

邢台市

1945年晋察冀边区由邢台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1947年改为邢台镇(县级)。1953年复置邢台市。


在河北省南部。面积1.2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3平方千米)。人口667.4万(市辖区55.4万)。辖桥东、桥西2区,邢台、临城、内丘、柏乡、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新河、广宗、平乡、威县、清河、临西15县,代管沙河、南宫2市。市人民政府驻桥西区。商代为京畿地,祖乙曾迁都于邢(今邢台)。周建邢侯国。春秋邢灭属卫,后为晋地。战国赵成侯据邢,筑檀台。秦置信都县,分属巨鹿、邯郸郡。西汉大部属巨鹿郡。东汉分属巨鹿郡和赵国。后赵石勒曾称帝于今邢台,修筑“建平大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邢州,治龙冈县(今邢台);大业初邢州改为襄国郡。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信德府,二年改龙冈县为邢台县。金为邢州。元为顺德路。明为京师顺德府。清为直隶省顺德府。1913年废府,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各县直隶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在邢台城设邢台市。1947年降为镇(县级)。1953年复设邢台市,属邢台专区。1958年并入邢台县,1961年复市。1964年底山东临清市卫运河以西地区划归邢台专区,并于次年设临西县。1968年改属邢台地区。1983年邢台市升省辖市。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1993年邢台地区撤销,所属南宫、沙河二市和柏乡、任县、清河、宁晋、威县、隆尧、临城、广宗、临西、内丘、平乡、巨鹿、新河、南和等县划入。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西部为山地丘陵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区,东部为冀南平原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区周围地下泉水丰富,以达活泉、百泉著名。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为省粮棉重要产区。特产板栗、核桃、酸枣、威县“三白西瓜”、巨鹿“01血杞”。煤、铁资源丰富,为省重要煤铁生产基地。有开采、冶炼、机械、建材、轻纺、化工、食品、皮毛、制革等工业。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106、107、308国道邢德、邢临、邢昔等公路纵横境内。纪念地有郭守敬纪念馆和南宫冀南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百泉、清风楼、开元寺、沙河宋璟墓、南宫普彤寺塔、临城普利寺塔等。


猜你喜欢

  • 下鄀

    西周、春秋国名。允姓,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陕西商州间。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谓此都为都分支,故称“下鄀。”《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秦、晋伐鄀”。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

  • 山口城

    唐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十一月,南诏寇黎州,前蜀王宗范等三招讨击之,“丙辰败之于潘仓嶂,斩其酋长赵嵯政等。壬戌,又败之于山口城”。胡三省注:“路振《九国志

  • 南郭郡

    西魏改东南阳郡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境。北周废。

  • 宕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分北流县置,属容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境。后废。(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南境。先后属铜州、容州,乾封三年(668年)改属禺州。唐末废。(2)

  • 芦保镇

    清置,属中部县。在今陕西黄陵县西一百七十里。

  • 汉城

    在今陕西勉县东。西汉为沔阳县治。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时以沔阳为汉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元四年(263),“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

  • 勇田县

    北魏改勇田郡置,为武始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七十里辛店乡康家崖。隋开皇三年(583)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临洮县北。为武始郡治。西魏废。

  • 三堡驿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三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三堡驿,“回语呼托和齐。注:言长官旧居。陶保廉谓即唐纳职县故城。以《唐书》地望准之,近是。托和齐三字急读之,亦音近纳职也”。

  • 永昌道

    清康熙九年(1670)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领大理、鹤庆、丽江、永北、永昌、顺宁、景东、蒙化、楚雄、姚安10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大姚、牟定、双栢、景东、临

  • 徐家

    即今黑龙江呼兰县南徐家村。呼海铁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