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山
即莲蓬山。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拔153米。前滨渤海,北戴河潆其后,为游览胜地。《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渝河“南流至连峰山入于海”。旧有联峰海市,为榆关胜景之一。
即莲蓬山。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拔153米。前滨渤海,北戴河潆其后,为游览胜地。《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渝河“南流至连峰山入于海”。旧有联峰海市,为榆关胜景之一。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
又名注江。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潦溪水”条下:四十二渡“水源出县西之乾溪,流四十里,灌田八十顷,俱西入耒阳县界,注于耒水”。
在今河南杞县东南十里。《资治通鉴》: 唐至德元年 (756),张巡守雍丘,夜袭敌于白沙涡,“还,至桃陵,遇赋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即此。在今河南省杞县东南。唐至德初张巡守雍丘,击安禄山军于白沙涡,还
①东晋义熙七年(411)置,属海陵郡。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寰宇记》卷130如皋县:“如皋港在县西 一百五十步。港侧有如皋村,县因此以名。”隋开皇初省入宁海县。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 属泰州
或称不剌、怕剌、普剌。宋、金时为西辽属地。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元刘郁《西使记》:“西南行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元属察合台汗国。见刘郁《西使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名兴隆镇。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四里兴隆镇。旧属唐县。清乾隆《唐县志》卷1《集镇》:“兴龙镇,县北六十里。”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南部。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长柏路,人口 8900。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罗河镇。《清一统志·庐州府二》: 沙溪市 “又三十五里为罗昌市”。
即城口隘。今广东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镇。《方舆纪要》 卷102仁化县 “风门凹隘” 条: 城口隘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清设城口汛,有外委把总驻防。在今广东省仁化县北城口。明时移恩村巡检司治此。
即今四川渠县东南卷硐乡。清同治《渠县志》 卷4: 卷硐场 “县东四十里,即卷硐门,当巴夔之冲衢”。
在今福建福安市东。《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下邳驿“在县东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