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骨山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69岳州: 象骨山,“ 《山海经》 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有湖,谓之象湖”。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69岳州: 象骨山,“ 《山海经》 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有湖,谓之象湖”。
在今广东新丰县西南沙田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长宁县西有麻沙墟。 明、 清时坪巡司驻此。
即今广西阳朔县东十五里漓江北岸福利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八年(1743)裁。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东南。明于此设巡检司。
在今江苏苏州市临顿路中段、悬桥巷西端。《吴地记》 曰: “定跨桥,阖闾于行苑内置,游赏之处。基址见存。”
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晋江县: 浸羡场 “在县 (旧治即今泉州市) 东南六十里。产盐。元置管勾司,后改司令司。明洪武初,改为场。二十五年,又改设盐课司”。
即琅。 即今台湾南部屏东县之恒春。 清光绪 《台湾舆图并说》 恒春县舆图说略: “于是相度阴阳, 经画久远, 实维琅之猴洞山形环抱, 中豁平原,堪建城池。”
又作于窴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西城(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唐置毗沙都督府。西域城国。于阗,又作于寘、于遁,《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元代又称忽炭、五端、斡端等。汉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港口镇南。广袤二十余里,清康熙中建炮台于此。《清一统志·惠州府》“平海山”条:“南折斗入海为大星山,又越海面二十余里为小星山。”
①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五里。《清一统志·保定府二》:玉山“山多白石如玉,所谓燕石次玉者也。下有玉山店”。②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斗门镇。宋《嘉泰会稽志》卷9山阴县:玉山“在县北三十三里。《旧经》云:唐贞元元年
①在今越南中部南境藩朗。为古代中西海上交通要地。《新唐书·南蛮列传下·环王》: 环王“南抵奔浪陀州”。②亦译作宾陀罗、宾头狼、宾同陇、宾瞳胧、宾陁陵、宾瞳龙、宾童龙。在今越南中部南境之藩朗。为古代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