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店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清宣统初,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清宣统初,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八十里。清光绪《雷波厅志》:“为东北诸山之主山,最高。约行一日程乃能至其顶,晴霁则黄螂、海脑坝、东林乡各处皆见之。形园如鼎,故名。产铜、铁矿。”
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度河,壁延津南。”《寰宇记》卷56新乡县:“延津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百益乡。《清一统志·鄜州》:百益堡“在洛川县东南一百里”。
即六归河。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明史·李橒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军“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
元至治三年(1323)降开成府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开成县(今宁夏固原县南四十里开城乡)。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海原、彭阳三县及西吉、同心二县部分地。明洪武二年(1369)废。元至治三年(1323年)降
春秋许邑。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春秋》:定公四年 (前506) “许迁于容城”。古邑名。春秋许邑。春秋、战国之际曾为许国都城,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春秋》定公四年(前506年):“许迁于容城”,即此
在今山东平原县南。《元和志》卷17长河县有“张公故关”。《方舆纪要》卷31平原县:张公故关“即县之张公渡”。
唐武德四年(621)分桐庐县置,属严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寰宇记》卷95分水县:“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七年(624)省。如意元年(692)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分水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铜冶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同冶集“在城南三十里”。
即逡遒县。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肥东县东,属九江郡。三国时废。西晋复置,改“浚”为“逡”。属淮南郡。东晋咸和间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宣州市北,属淮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