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骨塔
原名佛图寺塔。又名灵塔。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北六里,点苍山斜阳峰东麓阳平村旁。为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0.7米,底层每边宽 4.5 米,顶有青铜塔刹。为南诏古塔。据 《南诏野史》 载:“唐时洱海中妖蛇薄劫,……部民有段赤诚者,愿灭巨蛇,为民除害,缚刃入水,蛇吞之,人与蛇皆亡……王令人剖蛇腹取赤诚尸葬之,建塔其上,焚蛇骨灰砌塔。” 故民间称为蛇骨塔。
原名佛图寺塔。又名灵塔。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北六里,点苍山斜阳峰东麓阳平村旁。为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0.7米,底层每边宽 4.5 米,顶有青铜塔刹。为南诏古塔。据 《南诏野史》 载:“唐时洱海中妖蛇薄劫,……部民有段赤诚者,愿灭巨蛇,为民除害,缚刃入水,蛇吞之,人与蛇皆亡……王令人剖蛇腹取赤诚尸葬之,建塔其上,焚蛇骨灰砌塔。” 故民间称为蛇骨塔。
即诏息湖。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引 《祥符经》 云: 御息湖 “在仁和县东北一十八里。周回三里。故老相传: 秦始皇东游,暂憩于此,因以为名”。
在今山西山阴县北、应县西北。《清一统志·大同府》:木瓜河“在应州西北二十里。东流入桑干河”。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吉州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吉州为路,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属
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苏约克河发源处,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此地以西以北之地划归俄国:“所有俄国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省中间一带界线, 自图永(中国名苏
1945年9月将东北三省划分为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九省,总称东北九省。
即今青海冷湖行政委员会东苏干湖。清康熙年间,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始封于此。《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塞尔腾海在旧沙州卫西南,水出雪山之阴,西北流潴为泽,为青海要地。”
唐筑。在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中。《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 五月,“筑望仙召于禁中”。
亦名沙河、西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芦镇。《宋会要辑稿》方域17:天圣三年(1025),“淮南制置使张纶请开真州长芦口河道。从之”。
即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乡。明、清时为纳楼茶甸长官司治。集镇名。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官厅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20。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屯。乾隆三年(1738年)官府于此设收缴钱粮的厅堂,
即阳。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