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虞乡县

虞乡县

北周保定元年 (561) 改绥化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十里古城村。隋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解县,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三十五里虞乡镇,属蒲州。贞观二十二年 (648)并入解县,天授二年 (691) 复置。乾元三年 (760)属河中府。北宋属解州。金属河中府。元至元三年(1266) 废。清雍正八年 (1730) 复置,属蒲州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解县合并为解虞县。


古旧县名。西魏大统初置,治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属河东郡。后废入南解县。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绥化县复置,治今永济市东北古城。属河东郡。隋大业九年(613年)移治今运城市西南解州,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解县,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虞乡镇。属蒲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省入解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属解州。乾元末后属河中府。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临晋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属蒲州府。1954年与解县合并为解虞县。


猜你喜欢

  • 栗里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南史·陶潜传》: 东晋义熙末,江州刺史王弘 “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即此。唐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诗: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寰宇记》卷111江

  • 风岩

    在今四川高县东南。清同治《高县志》卷6:风岩“与大寺顶相对, 屹立千仞, 中有鸟道。上系官山,纵横二十余里。同治间,滇匪(指李永和义军)滋扰,平寨土人集团御贼于此,贼不敢上”。

  • 夜郎郡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分牂牁、朱提、建宁三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夜郎县 (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辖境约当今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隅。南朝梁大宝以后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夜郎县 (今湖南辰溪

  • 和众县

    辽置,为榆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金皇统三年 (1143) 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明初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十八里堡。属大宁路。明初废。

  • 都结峒

    南宋置,属邕州太平砦。治所在今广西隆安县西都结乡。元升为都结州。南宋时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西都结。元时升都结州。

  • 周代姬姓国。为鲁附庸。在今山东金乡县南偏东三十五里。《春秋》:隐公二年(前723),鲁国卿“无骇帅师入极”。即此。古国名。西周、春秋封国。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南。《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年):鲁“无骇

  • 夷望山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沅江中水心崖。《水经·沅水注》:“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 宜山县

    ①五代晋改唐兴县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后周显德六年 (959) 废。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川县置,属丹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川县。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

  • 仁风驿

    宋改西亭驿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明改蓬莱驿。

  • 白杨河

    ①河名。(1)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玉门市境内。源出祁连山,北流径玉门市东。又西北流入石油河。《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又东有白杨河。”(2)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之玛纳斯河。《新唐书·地理志》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