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蓝田县

蓝田县

①战国秦献公六年 (前379) 置,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元和志》 卷1蓝田县: “按《周礼》,‘玉之美者曰球,其次为蓝’,盖以县出美玉,故曰蓝田。” 秦属内史。汉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省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 (487) 复置。北周闵帝元年 (557) 为蓝田郡治。建德二年 (573) 郡废。县治迁于峣柳城 (今蓝田县)。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南朝宋大明元年 (457) 侨置,属华山侨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南境。西魏废。


(1)旧县名。1952年2月析湘乡、安化、邵阳三县各一部置,治蓝田镇(今湖南涟源市蓝田办事处)。以镇名县。同年10月改名涟源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中部、秦岭北麓。属西安市。面积1977平方千米。人口63.2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蓝关镇。秦献公六年(前379年)于今县西始置蓝田县。县东南有蓝田山,以山产美玉得名。《太平寰宇记》:“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蓝田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属京兆郡。北周孝闵帝二年(558年)升蓝田为郡,并于今马楼西和县西白鹿原上置玉山、白鹿二县。建德二年(573年)废二县并降蓝田郡为县,移县治于峣柳城(即今蓝关镇)。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白鹿县,次年更名宁民县。三年复置玉山县,治今玉山镇。贞观元年(627年)省宁民、玉山二县入蓝田县,属京兆府。明、清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渭南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陕西省,1958年属西安市。1961年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1983年又属西安市。地处秦岭山地、关中盆地过渡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豆类和棉花。为西安市肉食基地。工业有机械、建材、食品、木材加工、玉石制作等。西界公路经此。葛牌、蓝桥、红门寺、玉川、草坪和灞源、张家坪、九间房等乡镇分别为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名胜古迹有汤峪温泉、悟真寺、七盘岭古道遗址、辋川王维别墅遗址和陈家窝蓝田猿人遗址。


猜你喜欢

  • 特肯噶珊

    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西海岸特克河口南。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西海岸有 “特恳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海滨东南库页岛、费雅喀、鄂伦春等部旧设噶珊有 “

  • 扜泥城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楼兰古城遗址。《汉书·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本楼兰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东、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一说即今新疆若羌县)。西汉昭帝时其国由此迁

  • 剑山

    ①又名敛山。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明一统志》 卷53建昌府: 剑山 “在府城东八十里。高数百仞,延袤数十里”。②即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山。《元和志》 卷33普安县: “石新妇东北一里,千人崖之南崖,绝壁高

  • 平政浮桥

    在今福建永泰县南。《方舆纪要》卷96永福县:平政浮桥“在县南。跨双溪上。宋绍圣四年建,用舟三十有六”。

  • 亭劝县

    唐贞观七年 (633) 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 界头山

    在陕西黄龙县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界头山在 “县东南百五十里,与同州澄城县分界,因名”。

  • 水关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方舆纪要》卷90桐庐县:水关在“县东二里, 当桐溪入江之口。合江巡司置于此。一名严、衢、婺三州巡捉私茶盐司”。

  • 大圩河集

    一作大于河镇。即今山东潍坊市西二十里于河镇。清乾隆《潍县志》有大圩河集。

  • 赤崖

    亦曰赤岸。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水经·沔水注》引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云

  • 平原郡

    ①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市县地。东汉永宁元年(120)改为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复为郡。三国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