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茌平县

茌平县

东汉改茬平县置,属济北国。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三国魏属平原国。《水经·河水注》:“应劭曰: 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 北魏徙治鼓城 (在今齐河县西南)。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属贝州。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初属博州,贞观八年 (634) 省入聊城县。金天会中复置,属博州。治所即今茌平县。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西部。属聊城市。面积 1119.6 平方千米。人口56.9万。辖6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茌平镇。春秋为牡丘及重丘邑地。秦置茌平县,治今县西南碻磝城。属东郡。《水经注·河水》:“应劭曰: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东汉属济北国。三国魏、晋均属平原郡(国)。北魏徙治今县东南。北齐县废,隋初复置,末年省入聊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省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治今茌平镇,属博州。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后属鲁西行政区第四专区(1940年)、冀鲁豫行政区第四专区(1941年)、第一专区(1942年)、第六专区(1945年)。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6年博平县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全境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马颊河、西新河、赵王河、管氏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粱、甘薯等;有棉花、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盛产园铃大枣、苹果,其次桃、梨、杏、葡萄、山楂。被林业部、省人民政府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县”。博平十孔“莲池藕”,质地细嫩、味鲜、口脆,曾为贡品。工业有棉花加工、面粉、酿酒、食品、纺织、造纸、电力、电器、五金、农机、化肥、服装、冷藏等。有济邯、禹范、德东、泰临公路纵横穿越县境。济邯铁路、济冠公路和105国道经此。古迹有尚庄、台子高遗址,乐平古垒、教场铺孟尝君练兵场遗址,广平重邱古遗址和张家楼抗日遗址。


猜你喜欢

  • 零山县

    北魏永安中置,属定戎郡。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属定戎郡。北齐时废。

  • 董家湖

    一名董湖。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董家湖在 “县东五里。又东为天门陂,皆以董永名也”。

  • 天渊池

    ①三国魏黄初五年(224)开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五年(224),“是岁,穿天渊池”。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1:“华林园中有大海,即魏天渊池。池中犹有文

  • 天山设治局

    1926年由阿鲁科尔沁旗析置,属热河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驻地天山镇。1947年改设天山县。1926年由阿鲁科尔沁旗辖地析置,局所驻昆都(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1927年迁治查干浩

  • 沙湃口

    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方舆纪要》卷62宁夏后卫:沙湃口“在卫西北。万历中,哱拜作乱,结套寇为应援,遂入沙湃口,旋败去”。

  • 义川水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安福县:义川水“在县西。一名南溪水。源出袁州府萍乡县。又湖广攸县水亦流合焉,达永新县界,下流合禾水,会流庐陵县神冈山下。水奔涌善溃决,岁啮民田无算。天顺间,乡

  • 石象集

    即石相镇。今河南长葛市东南石象乡。民国《长葛县志》卷2《镇集》:“石象集,在县东南十八里。”

  • 纳文慕仁盟

    原称西布特哈地区,即清末所设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所辖区域。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东分省。1945年解放,1946年3月,在扎兰屯成立纳文慕仁省政府,同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属兴安省。“纳文慕仁”,

  • 吴王口

    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4阜平县:吴王口,“(明)弘治十三年筑城置戍。《关隘考》: 自吴王口而下,凡十九口,亦属倒马关南路”。

  • 人头山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人头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巅突出,宛若人头”。因名。《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元年(930),王弘贽等“引兵出人头山后,过剑门之南,还袭剑门克之”。即此。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