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港
旧称崇爻、奇莱。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花莲市。清同治十年(1874)沈葆桢南北路开山奏摺始有花莲港之名。日本占领期间设花莲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县辖市。
在台湾省本岛东岸、花莲市东郊。面临太平洋。旧名洄澜港,后以谐音改今名。是以东西防波堤为主要结构的人工港。清台东直隶州州判驻此。1963年开放为国际港。港口宽450米,内有深水码头16座,浅水码头1座。1990年吞吐量493万吨。为省东部最大港口,主要国际商港之一。港口“筑港归帆”,为“花莲八景”之一。
旧称崇爻、奇莱。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花莲市。清同治十年(1874)沈葆桢南北路开山奏摺始有花莲港之名。日本占领期间设花莲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县辖市。
在台湾省本岛东岸、花莲市东郊。面临太平洋。旧名洄澜港,后以谐音改今名。是以东西防波堤为主要结构的人工港。清台东直隶州州判驻此。1963年开放为国际港。港口宽450米,内有深水码头16座,浅水码头1座。1990年吞吐量493万吨。为省东部最大港口,主要国际商港之一。港口“筑港归帆”,为“花莲八景”之一。
在今安徽泗县东南。《宋史·韩世忠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挞辣屯泗州,兀术屯竹塾镇”。即此。古镇名。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南侵,兀朮屯竹塾镇,为韩世忠所扼,即此
清置,属镇雄州。即今云南镇雄县东北母享镇。
清旧制内地分置十八省,边疆地区不置省。光绪中除蒙古、青海、西藏仍沿旧制外,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但不久台湾被日本侵占,故合内地原有十八省,共有二十二省。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奉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故尉城,在县西北七十里。孙权以程普为长沙县西部都尉,以防关羽,因立此城。”
即榆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唐杜佑 《通典》 卷178平州卢龙县: “临闾关即今临榆关。”
五代唐改镇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 (942) 改为恒州,后汉改为镇州,寻复为真定府,后周又改为镇州。北宋复为真定府。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以西,藁城、元氏以北地区。元改为真定路
即桑伊宗。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介子推与其母在此隐居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号为介山。②即今山西翼城县西小绵山。《左传》: 成公六年(前585),“赵简子逆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置,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
北宋皇祐中置羁縻州,属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下甲乡。元属田州路。明属广西布政司,移治古磡洞 (今凌云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乐业、田林及贵州罗甸、望谟等县地。清顺治十五年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