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芮城县

芮城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安戎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天和二年(567)移治今芮城县。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与陕西、河南两省相邻。属运城市。面积 1178 平方千米。人口38.2万。辖7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古魏镇。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称魏国。春秋时为晋所灭,为晋大夫毕万食邑。《左传》桓公三年(前709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今芮城县西郑州有芮伯城,当为芮伯万被逐所居之地。西汉置河北县,属河东郡。东汉、魏、晋因之。西魏析置安戎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移安戎县于此,寻改为芮城县,属河北郡。《太平寰宇记》:芮城县“因古芮城为名”。武成二年(560年)置永乐县,保定三年(563年)并入芮城县。隋初属蒲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河东郡。唐武德二年(619年)于县置芮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芮州,芮城县属陕州。五代、北宋因之。金、元、明、清属解州。1914年属河中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永乐县并入芮城县,县人民政府移至今址,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地处黄土丘陵区。黄河、安家涧、孙家涧、葡萄河、恭水涧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为主。矿产有金、镁、铜、磷、煤、石油、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白云石、石英等。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建材、橡胶、制药、食品等。同蒲铁路和解芮、风平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永乐宫、西侯度文化遗址、大禹渡、五龙庙、寿圣寺、古魏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浇水

    即浇洛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资治通鉴》: 东晋太宁三年 (325),后赵 “(宇文) 乞得归据浇水以拒 (慕容)皝”。胡三省注: “浇水,即浇洛水。”即“饶乐水”。

  • 中隋山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中隋山“在大隋山后。又上三十里至光相阁,三月半间,扫去积雪,峰顶下视,葛仙、白鹿、大隋真培��也”。

  • 宋玉城

    ①北魏置,在今安徽太和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21颍州太和县:宋玉城,“玉,后魏将也。齐建元初,魏遣宋玉、刘旭攻寿阳,筑城于此以屯兵, 因名”。②在今湖南临澧县东二十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宋玉

  • 邬阳关

    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北七十里乌阳镇。清设外委及千总驻此。集镇名。在湖北省鹤峰县北部。邬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00。传说容美田氏土司派驻此地首任守官姓邬,此关口开阔且光照好,故名。产玉米、稻、茶叶、烟叶等

  • 龙且城

    ①亦作龙沮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元和志》卷11朐山县:“龙且故城在县南六十里。”②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条下:“县北二十里有龙且城。其地高耸,形势屹然。”

  • 黄溪口镇

    即今湖南辰溪县东南七十六里黄溪口镇。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南省辰溪县东南部、沅江东岸。面积61.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溪口,人口2000。以地处黄溪入沅江处得名。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 中心洲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广利镇西江中墨砚洲。《清一统志·肇庆府》:中心洲“一名东沙洲,在高要县东四十里零羊峡大江中。即宋包拯掷砚处,有居民千余家。按《舆地纪胜》:县西江中有金鸡洲。或即此”。

  • 杨孟汛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阳孟。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由鬼者上天门峰,至此磴道二十余里,山势峻恶,为乾州生苗巢穴。永绥(今花垣县境)红苗出入亦由其间。地当乾、永二厅交界,旧设守备,今撤”。

  • 小岘戍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宋书·殷琰传》: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刘)勔与诸军分营城外,黄回立航渡肥水,(杜)叔宝遣马步三千,欲破航,并栅断小岘埭,回击大破之,焚其船栅”。即此。

  • 南汝河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下游为南汝河。以支流��水为正源。 明嘉靖末,��水改道东流注澺水 (称洪河), 遂以源出泌阳县东北之支流水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