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岭
在今广西武鸣县南。《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紫金岭 “在县南二十里”。
在今广西武鸣县南。《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紫金岭 “在县南二十里”。
元大德十一年 (1307)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治所在和林城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皇庆六年 (1312) 改为和宁路。元大德十
北宋置,属同官县。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古寨。《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南古砦 “四面皆山峡,一径仅通,其顶宽平”。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北。《后汉书·南蛮传》 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 曰: “昔廪君浮夷水,射盐神于阳石之 上。案今施州清江县水一名盐水,源出清江县西都亭山。” 北周置亭州。取此山以为名。
①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清于今临沂市置兰山县以此名。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寰宇记》卷76盘石县:兰山“在县东十五里。高三里,上有八面,悬崖壁耸”。《舆地纪胜》卷157资州:兰山,“《图经》:名蓝山,以其
①隋开皇九年 (589) 置,属抚州。治所即今江西崇仁县。大业初属临川郡。唐复属抚州。元属抚州路。明属抚州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明吴与弼为崇仁人,传其学者称崇仁学派。②唐武德四
唐置,在今陕西蒲城县北。北宋废。
1913年依前宁绍台道改置,属浙江省。治鄞县(今浙江宁波市)。辖境约当今浙江萧山、诸暨、嵊县、新昌、天台、仙居、台州、温岭以东,钱塘江、杭州湾以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以清末宁绍台道区域置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六十里射埠乡。清乾隆 《湘潭县志》 卷5有射埠渡。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硖州路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洪武九年(1376) 改为夷陵州。见“峡州”。
即今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北六十五里西城镇。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克山县“第四区辖一镇:西城镇”。(1)在河北省阳原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域,人口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