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母子山。在今陕西西乡县东南二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午子山“三峰削立,二水环流,山岭有洞四五,深不可测。风出入有声,谓之风洞,亦谓之午子洞”。原称武子山。在陕西省西乡县城东南。山清水秀,林木
在今山东汶上县南三十六里康驿乡。《方舆纪要》 卷33济宁州 “鲁桥镇” 条下: “旧置城东、康庄二驿,今俱废。”
隋大业元年(605)置,属农州。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农安附近。三年(607)属海阴郡。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农安附近。属农州,后属海阴郡。后废。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时期在西藏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即乌如(中央翼)、要如(左翼)、叶如(右翼)、如拉(分支翼)等,吐蕃灭亡后如亦不存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坊集”条下:王家营集“在(睢宁)县东北四十里”。
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岐岭关“在岐岭上,有中岐岭、下岐岭二关”。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寰宇记》 卷6: “取古桃林塞为名。” 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初属陕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灵宝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七年(1668)废。
在今山东境。《周礼·职方》 幽州:“其浸菑、时。”一名耏水,又名如水。上游即今发源于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的乌河。自临淄西北以下,古分二支:一支西流经今桓台县境西北入济水,旱时干涸,故又称干(乾)时。《左
北魏永安二年(529)置,治所在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诸城、胶南等市地。北齐改高密郡。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置,治诸城县(今山东诸城市)。属胶州。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诸城市一带。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