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设治局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治所在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因驻地白玉寺为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之地。1948年废。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地区析置,因驻地白玉寺得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治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1948年裁撤。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治所在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因驻地白玉寺为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之地。1948年废。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地区析置,因驻地白玉寺得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治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1948年裁撤。
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41平陆县: 金鸡堡 “在县南二里。有金鸡冈,其顶高峻,前临黄河,昔人因置堡于此,为戍守处”。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鲁恭王子恬为宁阳侯,即此。东汉改为宁阳县。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鲁共王子恬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南。东汉国除,改为宁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明一统志》卷88都匀卫: 凯阳山 “在平浪长官司西南六十里。山甚险峻,有寨在其上”。明曹学佺《名胜志》: “即凯口囤也。周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尺许,盘旋而登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二十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靳葬于华池,孙昌 “葬高门”。《水经·河水注》: “陶水又南径高门南……又东南径华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故司马迁碑文云: 高门
即今广东揭东县西北玉湖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揭阳县图:县西北有玉湖市。
即今广东揭阳市北之北河。《清一统志·潮州府》:北溪“在揭阳县城北。有二源:一出长乐县界,一出嘉应州界,合流经飞泉、贵人诸山。……至浦湾渡合于南溪”。
清置,属大鹏营。在今香港九龙东北塔门洲。有把总驻防。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西门河,为流沙河支流。《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两涧水“在所西。《志》云:所东西各有涧,至登高山下合为一。汉源之田,仰此以灌溉”。
古玉山镇。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历为产盐区。清初置盐课司,乾隆十二年 (1747) 改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40.8平方千米。人口3.7万。
①即南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北齐书·文宣纪》: 天保六年 (555),“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即此。②又称沔口。为夏水 (汉水) 入长江之口。三国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