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渠

白渠

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书·沟洫志》记载: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于郑国渠之南开凿, 自谷口(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分泾水东南流,经高陵、栎阳(今临潼县北),东至下邽(今渭南市北)东南注入渭水。“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因名曰白渠”。唐时自北而南,分为太白、中白、南白三渠,总称三白渠。宋元以后,渠道渐废。其上游历有修改,如宋凿丰利渠,元凿王御史渠, 明凿广惠渠、通济渠,清凿龙洞渠,而下游则仍其旧。清末渠身缺漏,灌田仅二百顷。1926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

②亦名北渠。在今宁夏中卫县东。《明一统志》卷37宁夏中卫:白渠“在卫城东二十里,溉田九十顷”。《清一统志·宁夏府一》:白渠“旧长四十二里,溉田一百七十顷。今曰北渠,长五十里,溉田一百一十八顷”。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西汉太始二年(前95年)开凿。为赵中大夫白公建议,故称。自谷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分泾水东南流,经高陵(今高陵县鹿苑镇)、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北)东至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东南)南注入渭水(今渭河)。长200里,溉田 4500 余顷(约合今28万亩)。唐时自北而南,分为太白、中白、南白三渠,总称三白渠。宋、元以后,上游历有修改。1930年后改筑为泾惠渠。


猜你喜欢

  • 骆县

    西汉置,属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东汉末废。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西南。属定襄郡。东汉末废。

  • 团州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

  • 沾 (霑) 益县

    1913年改沾益州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与曲靖县合并建曲靖市。

  • 观音滩市

    即今湖南祁阳县南二十二里观音滩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县南有观音滩市。

  • 新化亮寨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五开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东。清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新化镇东。属五开卫。清废。

  • 吟山

    在今江西宁都县北。《寰宇记》卷108虔州虔化县:“虔化水,源出吟山。”《清一统志·宁都州》:吟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

  • 覃川荣乡二郡

    北周天和年间改同昌郡置,为覃州治。治所在通轨县 (今四川黑水县北)。隋开皇初废。

  • 南径 (逕) 岭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安远县 “打鼓岭” 条下: “县南三十里又有南径岭,上有径路长数十里。” 《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南径岭 “径口有石,高三十余丈”。

  • 三莒

    春秋时“三莒”邑。一在齐国东部。《左传》:昭公三年(前539),“齐侯田于莒”。杜预注:“莒, 齐东境。”一为周邑。《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阴忌奔莒以叛”。杜注:“莒,周邑。”一为鲁邑

  • 拱宸城

    一名霍尔果斯。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九十里霍尔果斯。光绪十四年 (1888) 于此置霍尔果斯厅。1914年改为霍尔果斯县。1947年改为霍城县。1966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