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露寺

甘露寺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始建于三国吴,唐、宋又重建。《新定九域志》:“甘露降于此, 因以名。”

②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五十里甘露镇。清嘉庆《资州直隶州志》卷5:甘露寺“唐僧真德建。明正统十二年,寺僧明义补修。国朝乾隆初年,寺僧宏慈重修。嘉庆六年,僧月山增修。寺侧西岩,旧传僧无几修炼处。下有泉可以疗疾。寺以此得名。山门有石坊,明刑部郎中题‘第一禅林’”。今寺之大雄宝殿及壁画为明代物。

③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八里少华峰西。唐张乔、郑谷并有《游少华山甘露寺》诗。


(1)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毁;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祖宣又移建山上,以后屡毁屡建,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相传三国时刘备在此招亲。山顶的凌云亭,康有为曾改名为江山第一亭,传为刘备死后孙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石帆峰上还有一览亭和清光绪年间移来的万孔玲珑太湖石等。多景楼是甘露寺风景最佳处,宋书法家米芾《多景楼》诗中称“天下江山第一楼”。(2)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北半山腰。为九华山第一景。与祇园寺、百岁宫、东崖寺并称九华四大丛林。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倡在此立寺,动工之夕,满山松竹皆滴甘露,兼取义佛经,名甘露寺。乾隆间成为丛林。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寺依山而建,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高达五层,琉璃瓦顶,金光闪耀。四周翠竹修林,蔽天遮日。寺旁有定心石,嵯峨陡峭,行人坐在石上,清风拂来,竹海松涛,使人心宁身爽。

甘 露 寺


猜你喜欢

  • 马口良堡

    即今湖北保康县南马良镇。《方舆纪要》卷79房县:马口良堡在“县东南二百里。成化中建”。

  • 直城门

    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的中门。《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 曰: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 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 吴阳

    春秋战国秦邑,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因在吴山之阳而得名。《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古邑名。春秋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当因在吴山之阳得名。《史记·封禅书》:“秦灵

  • 端氏县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西晋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废。太和二十年 (496) 复置,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 (583) 属泽州,移治今沁水县东端氏镇。大业初属长平郡

  • 化德县

    1949年改新明县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在嘉卜寺(今内蒙古化德县)。1950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9年属锡林郭勒盟。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邻接河北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25

  • 陶庄

    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八十里陶庄。《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阳县: 陶庄 “有公馆,为溧阳、句容之通道”。

  • 凤凰营

    清雍正四年(1726)置,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南六十里黄丝桥。以凤凰山得名。

  • 南山陂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石南镇北。《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南山陂在 “县北二里。东北二里又有大陂……灌溉民田,各至数十顷”。

  • 色拉寺

    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六里惹嘎拉山南麓。藏语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却杰兴建,为前藏三大寺之一。存有金写藏文《大藏经》及旃檀木雕十六尊

  • 沙陀

    在今新疆巴里坤、木垒、奇台三县北部。《新唐书·沙陀传》:“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即此。唐先天初徙于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北)。贞元中徙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宪宗元和三年(808)首领朱邪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