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古国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战国时, 楚国庄��带兵至其地, “以其众王滇, 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华阳国志·南中志》 说: “分侯支党,传数百年。” 其都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附近。辖境约当今云南中部滇池附近一带。李乔《从滇谈起》: “滇是古代一个土著民族的名称,部落联盟的酋长或领袖便叫滇王。” ( 《春城晚报》 1993年6月26日)。关于滇的语种,林超民 《漫淡滇的来源》: 滇来源于羌人中一个有影响的部落首领的姓氏,后用作部落名称。( 《地名集刊》 1980年第3期)。孟平 《滇来源的质疑》: 滇就是彝语的 “甸”,意即大坝子,因滇池坝子得名。( 《云南日报》 1980年6月14日)。张庆培 《滇的由来与彝文文献 〈勒俄特依〉中的 “滇濮殊罗” 考》: 滇即古彝语滇濮殊罗,“”为鹰,“” 为祖人或族,“殊” 为湖泊,“” 为深大,全意即鹰祖的大湖或滇濮族的大湖。( 《地名集刊》 1990年1—2期合刊)。张竹邦 《滇的语种与含义初析》: 滇为傣族先民,源于梵语 “”。( 《地名集刊》 1988年第4期)。考古材料证明,滇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至汉代,奴隶制已有相当发展,从事农、牧、渔、纺织,并经营采矿。元封二年 (前109),汉以此为中心置益州郡。后亦用作云南省的简称。


(1)古国名。在今云南省东部滇池附近地区。战国末期,楚将庄��(一作庄豪)至其地称滇王。从事农、牧、渔、纺织,并经营采矿。西汉武帝元狩年间,滇王曾协助汉使探求通往今印度的道路。元封二年(前109年),汉于此置益州郡。(2)云南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至汉武帝以前为滇国地而得名。古人多释“”与滇池有关,一说“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一说滇与颠同,“顶也,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另说释为奇河倒流,谓水源与出口河道颠倒,因名。又有民族语说,谓滇为彝语的“甸”,意即“大坝子”,因滇池坝子得名;或谓滇系羌人中一个部落首领的姓氏,后用作部落名。


猜你喜欢

  • 南移县

    南齐置,属武平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北太两省境。后废。

  • 高鱼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 包山

    ①一作苞山。又名夫椒山,俗称西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西山。《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李善注引王逸曰:“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晋郭璞《江

  • 夷陵千户所

    明洪武九年(1376)改峡州卫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后废。

  • 呼兰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升呼兰厅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呼兰城 (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呼兰、巴彦、兰西、木兰等县地。1913年降为呼兰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呼兰厅

  • 皂林

    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六里皂林村。南宋属崇德县。明置巡司于此。明初常遇春破张士诚兵于皂林,即此。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北。南宋属崇德县,元属嘉兴路。元末明初朱元璋大将常玉春曾与张士诚大战于此地。《明史·太祖本

  • 侯鸡岛

    一作猴矶岛。在今山东长岛县北。《清一统志·登州府》 “鼍矶岛” 条: “西南为高山岛、侯鸡岛,皆与沙门相连络。” 今为猴矶岛。

  • 文水

    ①亦名文谷水、文峪河。汾水支流。源出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孝文山,南流至文水县东南入汾水。《水经·文水》:“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②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文川河。《水经·

  • 辛店集

    即新店镇。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

  • 连县

    1912年改连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4年改设连州市。旧县名。1912年改连州置,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59年与阳山县和连山僮(壮)族瑶族、连南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