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县

温县

春秋时晋置,治所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古温城 (今上苑村北)。《左传》: 昭公三年 (前539),晋赵子文曰: “温,吾县也”,即此。西汉属河内郡。东魏改属武德郡,天平中徙治今温县北。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怀州。大业初属河内郡,十三年 (617) 徙治李城 (今温县)。唐属孟州,武德四年 (621) 改为李城县,同年复名温县。明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30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属焦作市。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42.1万。辖8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周畿内温国。春秋晋置温县,治今温县城西南。因温国为名。一说以境内温泉得名。《春秋》隐公三年(前720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庄公十九年(前675年):“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即此。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怀州。大业十三年(617年)移治李城(即今温县县城)。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李城县,同年复名温县,属怀州。显庆二年(657年)属洛州。会昌三年(843年)属孟州。金因之。元属怀庆路。明、清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0年废入沁阳县,1961年复置。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中部高、南北低。黄河、沁河分别流经南部和北部边缘。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特产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有机械、化肥、纺织、造纸设备等厂。温济地方铁路和新孟、温沁公路经此。古迹有慈胜寺(大吴庙)、司马懿故里及其祖茔“三陵墓”、汉代烘范窑遗址、梁所遗址、东周盟誓遗址等。陈家沟为陈氏太极拳发源地。


猜你喜欢

  • 符度山

    即浮山、浮度山。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25桐城县: “符度山在县东九十里。其山岭三岩下,约容三五十人,及天井一所。泉常如霢霂,下通深潭。”

  • 佛潭桥堡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埔尾堡”条:“县东五十余里有佛潭桥堡,砌石为之,雉堞雄壮。后渐废。”

  • 屏风寨

    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屏风寨 “在县西三十里西源山中,有山自麓至顶,有九井相贯,层岩峭壁,险固可恃”。

  • 中江县

    ①北周天和二年(567)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寻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隋开皇元年(581)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玄武县置,属潼川府。治所即今四川中

  • 余姚州

    元元贞元年(1295)改余姚县置,属绍兴路。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余姚县。元元贞初升余姚县置,治今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 贵平镇

    ①北宋置,属平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四十里。②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贵平县置,属广都县。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六十里贵坪。南宋乾道六年(1170) 复升贵平县。

  • 历水

    在今山东济南城东。《水经·济水注》:“东城历祠下,泉流竞发,其水北流径历城东,又北引为流杯池,分为二水,右水北去,左水西径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寰宇记》卷19历城县:历水“在县东门

  • 都尉坝

    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十五里火花镇。《元史·赵匣剌传》: 蒙古中统四年 (1263),“宋刘雄飞以兵犯青居山旧府,匣剌与战于都尉坝,败之”。即此。

  • 八寨长官司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马关县西六十八里八寨镇。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即今云南省马关县西八寨镇。直隶云南都司。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永平里。

  • 大南湖

    即今新疆哈密市南南湖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2哈密:“大南湖,城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