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南市

济南市

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为山东省会。治所即今山东济南市。


简称济,别称泉城。在山东省中西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8177.2 平方千米(市辖区3257.9平方千米)。人口582.6万(市辖区334.8万)。辖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和平阴、济阳、商河3县,代管章丘1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战国名历下,属齐国。秦置历城县,属济北郡。西晋永嘉末,移济南郡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于历城侨置冀州。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为齐州。隋大业二年(606年)改齐州为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临淄郡,五年(746年)复名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齐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济南府。元为中书省济南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为济南府,为山东布政使司治所。清因之。1913年废府改道,为岱北道(1914年改名济南道)治。1928年废道,直属于山东省。1929年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其四郊置济南市。市、县人民政府同驻济南城(1937年县治迁城东王舍人庄)。1948年置济南特别市(后改济南市)。1958年泰安专区撤销,所属泰安市及莱芜、新泰、宁阳、历城、章丘、长清6县划入。1960年撤销长清县,地入历城、肥城、平阴诸县;同年析新泰县部分地置新汶市。1961年原辖县、市,除历城县外,均划属泰安专区。1978年章丘、长清二县划入。1985年平阴县划入。1987年撤销历城县,改置历城区。1989年济阳、商河二县划入。1992年章丘县改市。2001年长清县改置长清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二个水系。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郊农产有小麦、玉米、谷子、稻、甘薯、大豆、花生、蔬菜等。矿产有煤、铁、钾、硬质黏土、石灰石、花岗石等。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建材、造纸等。京沪、胶济、邯济三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是全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104、220、308、309国道经此,为济青、济德高速公路及济临、济微等公路起点。济南国际机场可同国内外许多城市通航。有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为济南市区的三大名胜。有著名的“七十二”名泉,并有“泉城”美称。还有万竹园、植物园、动物园、环城公园等众多公园。古迹有千佛崖造像、四门塔、九顶塔等。纪念地有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伍勒部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部。

  • 破石山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北,瓯江南岸。《新定九域志》 卷5温州: 破石山,“ 《永嘉记》 云: 永嘉江南岸有枯石,乃尧时神人以破石为椎”。《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破石山在 “府西北二十里。临江壁立,如张

  • 封氏墓群

    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后村北。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有铜器、瓷器、陶器、玻璃器及墓志等。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造型精致,是当时北

  • 戒台寺

    又名戒坛寺。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南马鞍山。唐武德五年(622)建,定名慧聚寺。辽代雍熙年间建戒坛。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名万寿寺。

  • 戎州都督府

    唐贞观六年(632)置,治所在戎州(今四川宜宾市)。辖境东自贵州普安、兴义,北达四川宜宾、雷波,西至怒江,包有今云南大部。二十三年(649)废,改置郎州都督。永徽三年(652)复置戎州都督。开元年间辖

  • 鲁阳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水经·滍水注》: “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 西晋属南阳国。十六国后赵属南阳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为山北县。本战国魏鲁阳邑,汉置县,治今河南省鲁

  • 拨浪工

    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北。为川藏驿路要站。清有外委驻守。

  • 龙口集

    即今河南新蔡县北三十八里龙口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2:咸丰八年(1858)一月,清军“退守新蔡之龙口集”。

  • 梓潼

    战国蜀邑,后入秦。即今四川梓潼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 一大蛇入穴

  • 宁净口

    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宁净口“在县东南三十里。接浮图峪,路通易州五虎岭。《志》云:宁净口与浮图峪口,景泰三年俱筑堡,置戍于此”。